管理风险与影响因素
标签:
白万纲财经华彩咨询集团管控集团管理 |
分类: 内控与风险 |
任何一种金融活动在资源跨区域跨时空的整合调用过程中,都会随之产生相应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既不能盲目的去回避,更不应激进的去莽试,而是应该认清超级产融结合的各类风险,并前瞻性的加以合理控制和风险规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自身的发展。
我们认为,企业实施超级产融结合会面临以下六大风险:高杠杆带来的信贷风险;多次借贷的泡沫风险;参与者的诚信风险;杠杆放大的资本财富幻觉;超级产融结合威胁中小型企业发展;主体实业的沦落。认清相应的风险区域,并完善企业的风险内控体系,将风险的不确定性,放到可约束性的体系中加以控制。
一、恐怖的高杠杆风险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财务杠杆会加大财务风险,企业举债比重越大,财务杠杆效应越强,财务风险越大。比如企业在银行里出了一个亿,按照“842”协议的话,可以贷出8亿,如果没有按“842”协议进行资本金的话,至少可以贷出12.5亿,原先的注册资本金是8亿,就是8%,1块钱可以放12.5块钱的贷款,现在是资本重组到12.5%乃至于现在要求更高,财务的高杠杆作用使得产业存在巨大风险,操作不当会加速企业的破产。
二、可无限放大的泡沫风险
超级产融结合有多种融资手段,证券、信贷、保险、担保、典当等多种方式相互配合,如果监管失控或不到位,容易形成巨大的泡沫风险。银行先把钱借给证券,证券的杠杆比差不多20%,证券再借给保险,保险再借给银行,银行再借给租赁,理论上可以反复循环,其泡沫在杠杆作用下越吹越大,最终脱离产业资本和实体经济,次贷危机和德隆的失败很好地说明了其风险的可怕性,所以各个国家对超级产融结合都非常谨慎。
三、主业沦落风险
就产业整体而言,在产业资本依靠自身积累实现发展的情况下,产业发展缓慢,产品供应增长一般不会过于迅猛,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实现有效结合后,产业资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品供给成倍增长甚至成几何倍数递增,导致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最终产业周期大大缩短。
超级产融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失去其原有作为经济发展手段的功能,在形成相对独立的虚拟经济形态过程中出现的功能变异。超级产融结合的目的是为产业资本服务,但在超级产融结合,金融资本逐渐成熟后,往往导致产业资本虚拟化,造成产业资本过大消耗,导致“本末倒置”,甚至出现“倒逼现象”。如德隆后期企业的产业资本完全被抽离出来,用予满足高额的融资成本,最终金融的崩盘引发实业的溃败。
四、参与者的诚信风险
信用缺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监管的缺位使参与者的诚信风险更加突出。大部分的企业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圈钱,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虚假信息牟利。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后,将融资的资金挪作他用,并没有投入生产经营中,而是投入房地产、风险投资等以获取风险收益,一旦失败,给广大股东和债权人造成损害,而且这种风险在金融的杠杆作用下可以呈数倍放大,给实业产业和社会造成巨额的损失。
德隆的失败即是很好的例证,德隆通过参股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业务、担保公司等多种融资手段,从资本市场获得大量资本额,没有将其投入旗下的实业,而是大量用于泥沙混合的兼并收购和风险投资,不计成本的扩张,最终实业无法产生正的现金流,融资的高额成本形成巨大窟窿,吞噬巨额资金流,德隆体系迅速瓦解,给中国大半个产业造成损害。
五、杠杆放大的资本财富幻觉
所有进行超级产融结合的企业里面,资本家的风险意识会逐渐放松,胆量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乃至于指数级渐进的过程,随着实业版图越来越扩大,随着财务报表越来越好看,会在一段时间产生一种幻想,会使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种实业板块和金融板块一段时间里发生结合以后,它的蜜月期效应,实业板块和金融板块的融合所发生的劣势会在较长时间表达出来风险,但是合作的短期的放大效应使得实业板块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使得金融板块以正常销售和正常渠道,客户所难以企及的发展速度把金融产品销售出去,创造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蜜月期效应使得企业家的胆量越来越大,从而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创伤和痛楚。
我们曾经去一家印刷企业调研,其主营的印染厂毛利仅12%,远低于国内企业的平均增速。但是其董事长丝毫不觉危机,因为其名下的财富不断的翻倍。经过细致分析发现,在主营之外,此公司在2000年时在上海嘉定地区购置了多处的土地使用权,其财富的来源正是地租的上涨和地价的飙升。过度增长的地价造成了巨大的财富幻觉,使其忽视了主业经营效率的低下,更没有认识到土地资产没有变现之前,仅仅是个想象的泡沫数据而已。
六、威胁中小型企业发展
超级产融结合的形态使得它会消灭很多具有创造性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专业的金融机构和专业的实业机构会被消灭,而老牌地股以强者遇强的形态存在会绞杀很多中小型企业成长的空间,会扼杀创新。这是从社会上来看的话,超级产融结合或者大企业最大的罪恶。
而一般的集团管控,理论上也会绞杀创新,但客观上,集团性企业因为运作到后来,它会更倾向于做整合,所以它会允许很多人活着,而超级产融结合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它通吃了以后,它对同类企业,其他的金融机构和单纯的金融机构和实业机构会有强大的打击,使得中产阶级破产,这是很可怕的,超级产融结合允许有很多中产阶级作它的供应,做它的二级被整合者,因为它允许供应链上有很多利益分享者,而且它没有那么强的垄断能力,超级产融结合像美国的一种空气弹一样,使得周边2.5平方公里的空气被骤然之间的燃烧吸干,从而使很多人窒息而死亡,这是超级产融结合在社会上存在的很多学者还没看到的危害,我们必须看到。
集团超级产融结合的运作要从利用“四金”即金融信息、产品、技术、服务等去实现“五大改造”的基本点出发,在超级产融结合有效运作的重要原则的指引下,掌控好运作中的关键因素,步步稳健推进实施,才能实现有效的超级产融结合的目的。
超级产融结合模式有七步进阶,随着阶段的上升,金融功能在集团业务中的作用不断放大,最终实现以产业的稳健运营为基础,金融提高运作和投资的效率,反哺产业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实现螺旋上升。
超级产融结合的工具有很多,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为主要的工具,各工具的准入门槛、费用成本、效益等都不同,对集团运作而言,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实业状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或组合,以推进超级产融结合的进程。
超级产融结合需要政府层面的良好规范和制度设计,金融、法律中介机构进行良好的配套服务,企业不断探索超级产融结合的新工具和方式,进行创新产品设计,推进超级产融结合的深化。
超级产融结合有六大风险,集团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应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尽力规避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实现企业的超级产融结合目标,提高整体竞争力。
前一篇:营造良好的产融服务环境
后一篇:超级产融结合之工具组合(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