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人力资源管控问题再思考
(2013-04-14 12:56:28)
标签:
白万纲财经集团管理 |
分类: 集团管控 |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性的将集团人力资源的管控和单体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混为一谈。因而在进行集团人力资源的管控时,方法用的是单体公司常用的方法,人用的是熟悉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更有甚者,集团层面根本就没有人力资源管控战略,想当然的认为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就是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加总。其实这是一种极为愚蠢的惯性思维,是典型的见树木不见森林、以点代面。
一 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内容
传统的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选育用留四项基本功能,但是在集团型公司里面,除了需要吸引人、使用人、培育人、发展人、留住人等单体公司也会拥有的职能以外,还应该考虑一些其他的什么内容呢?
(1)母公司高层的能力适合领导当下和未来的集团么?能力怎么进行发展?
(2)母公司高层负责宏观事务,怎么进行较有效的考核?怎么对他们进行短期和中长期激励?
(3)子公司高层的能力适合领导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的子公司么?能力怎么进行发展?
(4)集团对派出的董事、监事、总经理、总监如何进行管理?
(5)母公司怎么打造一个复合型的管理团队?
(6)母公司除了考核结果以外怎,怎么知道子公司管理层胜任和尽职状况?
(7)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和外派子公司的董事,监事对治理,法理怎么进行学习?决策能力怎么进行提升?怎么把他们打造成能够拉动集团发展的核心力量?
(8)集团怎么构筑培训体系,甚至管理学院,来张扬集团特有的价值观体系?来培育高认同度高凝聚力的自己队伍?
(9)集团怎么构筑一个横贯集团的职位,薪酬,绩效体系?
这些问题是传统的选育用留功能无法涵盖,也是考虑不到的,但这些问题恰恰是集团公司特有的,原来只需考虑单体公司内部各个模块的公平性,但现在还要考虑各个子公司之间的政策导向。比如公司推崇创新,就会给那个干的并不太好,但比较创新的公司一些倾斜,另外一个干的其实不错,但创新有些不足的公司吃亏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产生一个创新的导向,这类的处理在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中很常见,但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就理解不了了。
同时,当传统的功能在集团中变成一个相对基础的职能后,新发生的集团型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就变成新的核心工作了,这些功能如履行不到位,就没法给集团高层以支持。集团管理本来就相对宏观,因而对具体的事放下去了,如果这时没有集团职能部门,比如集团人力资源,集团财务等,去深入的考虑一些与子公司相关,但需要母公司从一个高度上来抓的工作时,集团就空壳化,边缘化了。另外,集团的运作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核心人员,核心政策,核心决策,核心绩效的管理需要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而这些东西是原有的选育用留功能所不具备的,上升到集团层面以后,就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拓展。
二、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与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分野
弄清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内容后,可以了解到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和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拥有诸多不同的内容,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必须凌驾于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公司尚未意识到集团需要统筹各个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他们之间互相联通,子公司之间职位序列体系,培训体系,招聘体系,薪酬体系,绩效体系需要接轨。集团总部的人力资源职能部门必须注意:
(1)母公司不能跟子公司抢活干;
(2)母公司不能重复干子公司干过的事,更不能简单做服务和监督;
(3)母公司要干那些对母公司有益,但子公司干不了,难干的事;
(4)母公司要干那些对集团公司运作形成重要支持,但子公司考虑不到的事;
(5)母公司要干那些对集团高层的决策有支持的事;
(6)母公司要干那些对子公司高层有一定制约(比如子公司高层绩效目标的确定,子公司高层薪酬体系的设计),但对集团整体效应有益的事。这也是为什么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在很多已经很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集团里也未建立的原因。
三、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功能跨越
对选育用留功能的熟悉使得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很善于处理人力资源问题,但这种问题往往是相对具体的,一旦到母公司,单体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立即遇到了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产业-从经验到模型化,指标化,知识地图化;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原有能力主要是不断累计经验,,但跨越很多产业,公司引入各种人才后,原来那些基于经验的东西一下就显得狭窄了,必须要建立各种测评模型,各种指标去识别人,用适合不同行业的指标去考核不同的岗位和人,甚至复杂的话还需知识与能力地图来管理你并不熟悉的子公司人力资源组合
(2)跨地域—原有的那种通过不断沟通,慢慢适应,互相体谅,不断动态调整的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失效了,激励与约束力度,准度需要考虑的比较健全,能够对监督和过程管理不充分的情况考虑的比较全面
(3)高速度-原来可以按照公司的步骤来按部就班的进行规划,公司何时要人何时招,而且对招聘很熟悉以后工作变简单了.但企业发展高速度以后,人才的规划、人才的获得、人才的入模就必须很快,甚至人力资源工作要做到和战略规划、投资、并购同步,要很快把各种人拿进来,很快把他变成我们需要的人,这就对我们的招聘体系,管理学院,内部工作流程进行较大幅度的变革
(4)内部交易-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会越来越频繁,为了税务统筹或竞争,交叉补贴现象会越来越多,绩效测评从原来的好确定好评价,变得复杂化,需要进一步核算;
(5)产业组合-公司内部不同产业会扮演不同角色,可能和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利润大小并不完全一致,一个在外面表现一般的企业,可能在集团里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所以内部公平呈现多维度,公平这个问题也变复杂了;
(6)母子冲突-母公司有一个企业文化体系,但各个子公司会存在亚元化,我们会特一文化,但又会容许各个子公司有一定的特色,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如何保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四、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误区
(1)先局部再整体,导致集团人力资源职能无法整合。目前,我国集团企业普遍对这一重大的变化缺乏认识,这就导致人力资源管控出现一个非常大的,甚至是可以叫称作误区的情况。很多公司是一个一个的做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甚至是很多不同公司用不同的体系做的,到最后各个子公司的体系之间无法整合。
还有很多母公司在做咨询时,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处理,好像很科学,一个一个的做局部模块,今天做个绩效,明天做个薪酬,没有统筹性,没有人考虑集团公司特有的一些职能怎么实现.所有模块其实合起来后还有很大一个豁口,集团型的功能没建立。
(2)用局部代替整体,将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和单体公司混为一谈。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与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就集团公司而言,局部既不能代替整体,也不能拼凑出整体。集团人力资源仍然需要“选、用、育、留”,但是如何选,怎么用,育什么、怎么育,留什么,怎么留,都因集团层面的拔高,而发生质的变化。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仍然需要的,但是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在集团层面上,选育留用功能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更为重要的是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制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总部改造、子公司改造等集团特有的职能。因此将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等同于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同时,也有很多公司考虑了集团特有的一些职能,但落实时还是请那些对单体公司的人力资源比较擅长的咨询公司来做,这也可能导致功亏一篑.
(3)大量选用对选育用留功能熟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很多公司里面,它的人力资源主管,一路是从单体公司升上来,从子公司升上来。当他带着子公司里面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的思想进行人力资源管控的时候,问题就开始出现。
在集团公司里面,这些工作,比如说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等工作,其实已经变成一个相对次要的、局部的工作。单体公司的“选、用、育、留”等工作上升到集团公司层面了以后,不再是整个人力资源工作的全部,它只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局部,而对于集团公司来讲,在人力资源上面,有更多的问题要去管理。如果说“选、用、育、留”等是主要问题的话,那么整个集团公司的母公司的建设问题:即母公司从一个行政化的总部想要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型的创造价值型的总部,这中间岗位的设置,人力资源的配置,由谁来完成?
五、集团传统人力资源管控体系的主要问题
对于已经发展到集团阶段的企业,除了上述问题外,由于公司战略和运营模式的改变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要求发生重大变化,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能够及时调整,因此会出现以下几类特定问题:
(1)组织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组织体系混乱,缺乏标准化的、统一的职等,缺乏职位评价体系。
(2)薪酬管理面的主要问题-----集团对不同业务板块缺乏有效的薪酬管理。如何建立两个维度来进行集团大薪酬体系,一是针对不同板块的业务特性,对外对标,二是如何结合集团内各个板块扮演的角色进行内部价值的全面评价。
(3)绩效管理面的主要问题-------绩效评估而非绩效管理,同时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结构。不同业务单元在集团内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市场地位是不一样的,集团对不同业务单元的考核普遍注重财务量化指标,而量化指标又往往对多元化的业务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
(4)人员任用选拔方面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招聘和筛选工具,特别是集团高层管理因为需要复合管理能力,所以人员难以甄别,而且合格候选人稀缺。
(5)培训开发方面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没有一个分成多个层次的培训体系来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进行针对性能力提升,进行集团管理人员能力的开发和评价
六,集团传统人力资源管控体系问题的核心解决思路
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问题,势必会涉及到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定位,以及配套具体的分级管理体系。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是在原有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架构的跨层级的管理体系,它必须为集团的战略服务。所以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需要以保证集团战略视角出发。不过无论是哪个问题,都会和集团公司给子公司的定位有关系,牵涉到权限划分。所以通常需要在确定管理要项后明确权限划分,才能保证解决方案的有效落地。对于集团企业人力资源问题,解决的思路在于:
(1)总体战略层面::突破用单体公司的HR管理手法去解决集团面人力资源问题的局限,真正在集团层面来思考、分析和解决HR问题,至少要从如下6个层面来思考:跨产业-从经验到模型化,指标化,知识地图化;跨地域-激励与约束力度,准度;高速度-人才规划,人才获得,人才入模;内部交易-绩效测评复杂化;产业组合-内部公平多维度;母子冲突-企业文化亚元化;
(2)组织结构方面:组织结构的职等结构,职业发展通道均应由集团公司统一制定,难点在于各子公司业务领域不同,职位也不同,其职等结构横向均衡难度大。可以考虑解决的方式是首先实现各子公司内部职等划分(等级数量一致),然后再通过类似程度高的职等进行横向均衡,从而实现整体职等架构的高度一致;
(3)薪酬管理方面:不同业务板块的薪酬管理方面体现公司战略重点,各公司应保证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基础上,进行内部职位价值评估,外部数据调研以确保关键岗位薪酬水平的吸引力。而公司总部还应进行横向评估,以确保横向均衡性;
(4)绩效体系方面:应建立在平衡计分卡基础上的总公司、子公司、部门、个人四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绩效指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而所有绩效考核指标应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可获得性与方便性。其难点在于甄别这些指标所考核工作内容的实际价值,这些指标需要发挥出绩效牵引和压力传递作用,因此一方面需要从战略降解,另一方面需要和职责以及流程配套,这要求与企业内相关人员的高效沟通与协作;
(5)培训体系方面:应建立基于管理这能力素质模型基础上的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组织、管理者能力开发和评价以及变革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体系。这个体系的载体就是管理培训学院。学院最大的问题在于培训效果的评价。而管理素质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测评的有效性,以及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课程研发、教师筛选流程都是培训效果的有效保证手段。
前一篇:央企管控的改进建议
后一篇:母公司对子公司制度安排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