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投行进化之路——复星投行模式

标签:
白万纲财经华彩咨询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战略 |
我们再来看下国内投行的运作案例:复星集团母公司的投行运作模式
复星集团认为母公司就是大的投行,主要任务包括:一,由母公司集中各个子公司的闲散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在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资金调度;二,对外进行投资并购,并将收购的较好的企业单独培育上市,不能上市的以三至四倍的市盈率出售给自己下属的上市公司。三,由母公司给子公司的并购、上市、借壳、重组等提供中介服务。
在对中国发展的深度把握上,复星向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通用电器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学习,经过两次创新,将产业、资源、管理和资本纳入到专家管理团队为核心的版图上形成集团的经营模式,持续锻造投资、融资、优化运营三大价值链持续推动集团不断成长,并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
复星通过投资协会行使资产管理和服务功能,并从制订战略规划、严格预算和财务管理体系以及加强绩效考核等三个方面构建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
具体运作的特点基本与GE较为类似:通过独立法人管理、优选管理团队、统一财务控制三方面入手,开展对新兴的高成长性行业投资,为集团贡献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未来复星的发展要从国内向全球展开,参与到全球的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利用产业组合和横向战略,将集团战略版图扩张,形成新的竞争机制,提升自身的产业控制力。
在从投控型集团,向全球化投资平台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复星集团的管理上格局,治理上水平,产业控制力上台阶。强化复星投控型集团的市场地位,在已有的品牌、产业基础、经验、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扩大集团的经营范围。与世界投控的强者实现强强联合,参与到全球化的产业整合中去。不但为自身,也为被管理的企业,在世界版图上谋一席之地。
复星的大投行模式走过了一段创业、蜕变到再出发的过程。
1、重重顾虑下的思路转变
回溯到2004年,当时复星集团已经在多个实业领域耕耘多年。是否进入金融领域考验着郭广昌对于复星的战略布局,当年适逢德隆系崩盘,这给了复星这样的民营企业一个前车之鉴。当时任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的梁信军(现任复星集团总裁)曾向记者坦言,将收缩在金融领域的投入,专心做好实业。他说,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混合发展上,市场上有过不良先例,如挪用保证金、操纵股价等,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所以监管层和投资者都有反对参与金融业的声音。时过境迁,在2009年业绩发布会上,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向记者坦言:“中国老百姓财富积累呈现几何级增长,金融业市场需求很大,再加上复星已有投资能力,金融服务业对复星来说是战略性核心业务,管理层会积极寻找更多投资机会。”
在半个月后,郭广昌完成了对金融版图中的证券业的腾挪。成立的复星控股因为控股类公司在大陆不能上市,所以它到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40亿。复星控股下分别有复星地产(中国地产行业前十大公司之一)、复星医药、招金矿业、德邦证券、复星钢铁(分别持有南钢股份和建融钢铁),以及零售板块。零售板块包括友谊、联华和豫园商城,复星控股是友谊和联华的第二大股东、豫园商城的第一大股东。其他还包括一些小产业比如传媒等。今年4月10日,豫园商城(600655.SH,复星集团持股17.3%)公告称,所持32.73%德邦证券股权被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拍得。而事实上,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是德邦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其实际控制人和法人代表是郭广昌,这也使得该公司拥有德邦证券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2、主业加投行模式
复星控股的角色就是主业加投行。复星认为母公司就是大的投行,主要任务包括:一、由母公司集中各个子公司的闲散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在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资金调度;二、对外进行投资并购,并将收购的较好的企业单独培育上市,不能上市的以三至四倍的市盈率出售给自己下属的上市公司。三、由母公司给子公司的并购、上市、借壳
、重组等提供中介服务。因此业内普遍地把复星的模式归结为主业加投行,而这种模式目前已经蔚然成风,成为很多集团母公司推动下属子公司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一般持有4家上市公司叫做系,而目前复星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超过15家,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系了。
3、德邦证券——复星超级产融结合迈开的大步伐
在全国各类证券公司中,德邦证券的规模不算大,在全国仅有12家营业部,但其投行业务发展强劲,特别是在钢铁、医药、化工等领域已经实现私募融资约40多亿元(截至2008年末)。自2003年成立至今,德邦证券的盈利能力也是复星紧抓的重要原因,在7年资本市场牛熊交替的时间里,德邦证券一直在盈利,2009年的净利润超过了1.8亿元。
尽管这样的盈利规模仅仅是整个复星系的一小部分,但外界普遍认为,德邦证券若成功上市虽是复星系投资成功的“一小步”,却是复星系进军金融业的“一大步”。郭广昌把复星的投资原则和策略概括为“伯克希尔”和“通用电气”的结合,但与后两者相比复星“尚无拥有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使得郭广昌不得不把战略触角伸向金融业。如果说以前复星注重产业资本内部上下游整合的话,未来复星很有可能向超级产融结合的“财阀式”集团发展。
学界对于“财阀”的定义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紧密家族企业、企业经营广泛、旗下拥有金融业、集团内部交叉持股严重、与政府关系良好。如此看来,由于复星管理层尚属年轻,除“紧密家族企业”条目不符之外,其他条件已经初步具备“财阀”特征。
复星系旗下的矿山、钢铁、房地产三大板块具有产业链条上下游的互补性。复星近年来在超级产融结合方面进行尝试,而德邦证券恰好是突破口。
根据公开披露的情况,德邦证券已经成立了与复星集团业务相衔接的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与集团相关业务部门和企业实现有效沟通和资源共享。对接的部门包括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中,成功对接的项目包括豫园商城公司债、复地公司债、南钢企业债等。这些企业均是复星系旗下持股公司,意味着通过德邦证券,完成了向复星系旗下实业输送资金的目的。
4、永安保险——复星二次金融号角
完全掌握德邦证券之后,在实业领域多元化投资的明星民企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再一次将目光投向金融行业。
复星集团这一次的目标是国内惟一一家总部设在西部的财险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安财险”)。
尽管拥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永安财险仍处于亏损状态,其经营和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一直为业界所诟病。2007年12月,复星集团通过旗下的复兴医药、复星产投、复星工发三家公司出资4.69亿参股永安保险,总持股比例达14.6%。复兴通过持股永安保险,正式介入保险行业。
据了解,永安财险正在实施“三步走”战略,要在不断充实资本金,使公司偿付能力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基础上,5年内实现由单纯的财产险公司向保险集团公司转变,基本完成在全国范围内的机构布局,形成覆盖全国的机构网络,并组建产险、寿险、资产管理等子公司,实现保险多元化经营。同时,要进一步推动股权结构多元化,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持续盈利,为集团整体上市做好准备。
5、总体评价
复星能够在二十年间,一跃成为民营企业的翘楚,与其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密不可分,其“投资收购+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更需要集团内部强化融资能力,引入超级产融结合模式后,可以使复星所投实业和金融产业协调发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