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二五规划之全面论述集团战略管控(3)

(2010-07-28 15:31:00)
标签:

华彩咨询

白万纲

集团管控

集团管理

财经

分类: 集团管控


战略焦点管理
小孙持续的发问:
小林,就我个人的看法,虽然战略贯彻了企业运营的始终,但是也有一个关注焦点,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管理焦点呢?

小林这样回答:
 所谓焦点,当然是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人物等。同理,企业的战略焦点就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关注的,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事件、政策、价值观和人物等。企业战略焦点管理就是从战略的角度看,对企业最重大、最敏感、最关注的问题、事件或人物的管理。
 我们来看看三星是如何把联盟作为它的管理焦点,如何从战略,组织,资源配置等多个角度立体的进行管理的——
 三星电子是一家企业吗?当然是。三星电子只是一家企业吗?至少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领域,这个韩国巨人如今集成的资源实力远远超过了“企业”这种组织的边界。换言之,要在这个领域打败三星电子,必须同时打败三星电子建立起来的战略联盟。
 “在经济全球化中,平面显示器产业是第一个完全成长起来、并且其基本特征是更多地由知识而非物质资产来决定的制造行业。企业需要制订战略,一方面动员本国内的优势,同时也要自由地将这些优势作为杠杆,与全球内的供应商、客户建立公开和学习的伙伴关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教授Thomas Mutha对三星电子在LCD领域的联盟战略并不感到意外。Thomas Mutha在2001年时对全球平面显示器产业进行了调查并出版了专著Managing New Industry Creation(《如何建立新兴产业》,编者译)。他认为这个产业的基本特点至今并没有改变,“LCD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知识驱动型的新兴制造产业,其竞争是由企业的学习能力、政策的连续性和反应速度决定的。新技术发展非常快,很多,又很相似,即使是行业最领先的公司也没有办法掌握全部的技术,而且设备投资非常昂贵,因此企业必须合作。”
  事实上,LCD产业形成的是一条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同时也极具垄断性的产业价值链。在原材料供应环节,玻璃基板是LCD的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而全球有能力供应这种原料的厂商只有四家,分别是美国的康宁(corning)和日本的三家公司。在中间产品制造环节,根据美国LCD产业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的数据,2005年的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中,日本夏普、韩国三星电子、LG-Phillips和中国台湾的友达光电、奇美电子五家公司占据了94%的产能。
  正是由于LCD受制于人,国内才会传出TCL、康佳、长虹、创维四家电视生产商酝酿联手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产业链纵向整合。
  与之相比,通过和价值链上每个环节的全球领先厂商组成战略联盟,三星电子不但已经依靠自身的整合能力控制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同时也实现了联盟1+1>2的整合优势。这条价值链从原材料延伸至最终消费者环节。
  在原材料供应环节,早在1995年,三星就和美国康宁公司进行联盟,在韩国设立了50-50的合资公司(即Samsung Corning Precision Glass),专门生产玻璃基板。由于全球生产玻璃基板的企业十分有限,在平板化已然成为消费类电子发展方向时,玻璃基板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三星的这笔买卖显然为其在该产业的发展抢占了制高点。LG-Phillips也需要向这家合资企业采购生产LCD所必需的玻璃基板。
  在面板制造环节,三星电子和索尼于2004年共同投资2.1万亿韩元在韩国设立了S-LCD公司,专门生产大型电视使用的第七代液晶面板。三星电子拥有S-LCD公司51%的股份,索尼拥有剩下的49%的股份。产品直接供应三星电子和索尼。
  在终端生产商环节,索尼是三星电子面板的稳定大买家。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三星电子也同中国夏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除夏新获得三星电子液晶屏优先供货权之外,双方也同意在液晶电视产业进行全面合作。
  在最终消费者环节,三星也通过联盟为三星品牌的显示产品扩展销路。去年三星电子还和微软公司达成联盟,微软选择三星作为Xbox的官方HDTV(高清晰度电视)合作伙伴。甚至于,2005年末,三星电子还同国美电器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三星将战略联盟作为长期的战略焦点来重点管理,才取得了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功,至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任何形式的企业间的合作都可以被称为“联盟”,其种类繁多,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别,包括“产权型联盟,例如合资公司或联营公司,这种类型的联盟需要联盟双方或多方投入资金并分别持股,同时创立独立的实体以执行双方达成的协议。另一种是非产权型联盟,这种类型的联盟不需要各自资本投入并创立单独实体”。
  很显然,战略联盟是三星电子的一贯政策,且如今已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三星电子的官方网站上明白指出,“三星电子与很多企业达成了共同进行开发研究、技术转让、相互合作投资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开放式经营共同生存的企业风貌,三星电子将与其他在世界电子产业处于领导地位的各世界性企业共同成为创造人类社会幸福生活的产品制造者”。
 
战略管控环境建设

小孙的问题还在继续:
   亲爱的小林,最后我想了解的是关于战略管控环境的概念和意义。

小林的总结:
 战略环境包括企业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企业微观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三部分。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中观环境就是整个行业趋势,政策,竞争结构,竞争动态;企业微观环境又可分为行业性质、竞争状况、顾客、供应商、中间商和其他公众;企业内部条件包括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战略管控环境除了以上提到的战略环境外,还涉及产业与竞争情报、相应的决策机制、管控权限的划分、企业文化、管理核心理念等,纷繁复杂。
 前面讲到的战略管控的流程和制度都属于战略管控的硬件,集团战略管控除了需要有良好的硬件外,还需要有与之配套并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的软件支持,这种软件就是战略管控环境。
就如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一样,如果没有了软件,再好的计算机硬件也如同一堆废铁,中看不中用了!当然决策机制、管控权限的划分、企业文化、管理核心理念等本书会在其他地方讲的更细,这里我们单以IBM的竞争情报系统建立的详细分析来说明战略管控环境的重要性。
90年代初,IBM公司就曾多次召开竞争情报方面的会议,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多次培训培训,然而,公司各业务部门间竞争情报是相互孤立的,各自为政。
   1993年新上任的郭士纳审时度势,提出“立即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将可操作的竞争情报运用于公司战略、市场计划及销售策略中”。
 为此,公司制定了新的竞争情报规划。该规划包括:设立竞争情报核心机构,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机制,确定公司竞争对手,并针对一个竞争对手开展一项试验性竞争情报项目,在此基础上对所有竞争对手进行推广。
 1.调整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机制:
 1)设立一个协作机构负责管理竞争情报整体规划;
 2)确定12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对每一个竞争对手,公司都指派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专门负责该对手的“专家”,由这些专家作为负责人,分别组建“虚拟的”竞争情报组,负责评价其竞争对手的行动和战略,以确保整个公司制定的针对该竞争对手的战略的正确性,从而确定在市场中应采取的行动。该组成员包括指派的负责人、代表各业务部门的同级负责人、由竞争情报专业人员组成的小型中心以及制造、开发、营销和销售等职能部门的代表;
 3)由设置在公司各机构的现有竞争情报小组实施日常竞争分析。要求这些小组在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时能从公司的全局利益出发,也就是说,新的竞争情报规划还有助于改善企业文化。
 2.实施试验项目
在建立上述核心机构的基础上公司下达实施命令,由协作机构负责开展一项试验性项目。该项目针对的是一个单一的竞争对手,通过这个试验项目总结出几个关键的经验与教训:
 1)每一个虚拟小组需要一个实际的“负责人”。一位情报理论专家与实践与优秀专职情报负责人能够抓住试验小组的工作实质,指导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
 2)由职能部门交叉组成的小组更利于工作,分析更完善、透彻;
 3)信息网络薄弱环节。竞争情报工作要为战略目标服务,就必须与公司管理人员紧密地结合提出若干重点解决的问题,他们将其称为关键情报问题;
 4)借助外部专业资源拓展情报活动渠道。首先,规划负责人可通过邀请外部咨询人员与公司主要管理人员会谈,以摸清他们需要了解的有关竞争的问题;
 5)道德规范简化了小组的工作。从长远看,这样的一种规范能帮助公司预防非道德行为出现;从近期看,规范有助于了解在与竞争对手打交道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等各种问题;
 6)管理人员既需要战略情报,也需要战术情报。对于小组而言,问题也就从“应研究战略还是战术问题”进而到“我们如何研究战略或战术”,竞争情报规划目前既服务于战略制定也提出近期的战术问题;
 7)坚信竞争情报工作的价值。竞争情报小组再一次发现,竞争情报远不止是把信息汇编成形象的图表,它还是揭示其本质,并提出管理人员能够考虑和付诸实施的结论;
 8)竞争情报能够成为改变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试验项目”表明,竞争情报的成功往往需要改变员工们原来的工作行为。首先,竞争情报小组必须学从全局的立场上研究竞争对手;第二,研究和使用竞争情报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和牢记客观地介绍和评价不利消息;
9)竞争情报规划应积极地在内部进行传播和交流。
上述试验项目的经验教训为IBM公司的竞争情报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推广试验项目
1995年初,IBM公司开始广泛地贯彻实施竞争情报规划,即全面推广试验项目。为了将竞争情报与战略制定联系起来,协作机构为战略制定、决策和销售计划向每一个虚拟情报组提供工作框架、方法和工具来领导这项工作。这样做可以保持竞争情报的直观性,以帮助那些正在制定公司战略的管理人员。
同时,虚拟的竞争情报组正集中研究公司的12个竞争对手。来自各业务部门的竞争情报小组正评价其各个竞争对手和正在出现的新技术。各竞争情报小组通过使用IBM公司的信息技术相互联系和协作。并设计了向管理人员和分析人员提供有关各种竞争情报的数据库及已完成的竞争情报评论的总接口。
各竞争情报组已着手系统地收集市场调查和集中分析报告、剪报、贸易展示、客户调查和咨询研究等中有价值的内外部信息。
他们还从IBM公司管理人员个人手中收集竞争对手信息。通过广泛地收集信息资源,集中管理人员的信息,使IBM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在特殊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4.更具竞争力的IBM公司
调整后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及新的竞争情报规划能够把全公司的竞争情报力量集中对付主要的竞争对手和主要威胁,并提供各种办法提高各竞争情报小组的协作水平,从而优化现有的情报资源。
纵观发展,竞争情报组集中了IBM公司的全球资源,增强了IBM公司对抗竞争的能力。竞争情报工作为IBM公司提供了日常应战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球市场的客户们的需求,并且正在联合公司的各个环节,以密切注视主要的竞争威胁。竞争情报正逐渐地植根于IBM的产品开发过程中。
(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联系作者:mars.bay@china-co.com电话:4006969110华彩QQ:13075883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