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集团管控集团管理集团化集团型管控集团型管理财经 |
分类: 集团管控 |
三井财团集团战略管控:化整为零
通过合并和成立一些专业公司,或者在重点地区设立区域性投资公司,形成各自独立的法人和财务核算实体,实质控制权还是集中于日本本土的商社总部。三井财团的策略,就是如影子般站在企业背后,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发达的贸易体系以及占有的丰富资源,在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向着世界微观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渗透。
从以下案例中可以看出三井化整为零,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渗透到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的各个角落:
2007年7月24日,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同。该合同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从商务谈判阶段转到项目建设和技术转让实施阶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核电自主化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出席签字仪式,并会见了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副社长兼西屋公司股东董事会董事长庭野征夫、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睿智。
此前的2006年10月17日,以日本财团为主力的买家出资54亿美元收购了核电“鼻祖”西屋电气,其中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出资41.58亿美元,目前拥有西屋电气77%的股份,美国绍尔集团(Shaw Group)出资10.8亿美元,获得20%股权,三井财团的另一企业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则以1.62亿美元获得了3%的股权。换句话说,中国实际上是从日本东芝公司,或者说,是从三井手中购买第三代核电设备。
在东芝2006年开始竞标西屋电气的同时,三井物产在全球市场就已经为大肆收购铀矿资源而繁忙起来。哈萨克斯坦的铀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5%,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2月,哈萨克斯坦同三井物产和关西电力公司签订合同,建立合资公司“阿巴克”,双方共同开采哈梅古杜克铀矿,两家日本公司各占公司35%的股份。该项目一期投资预计1亿美元,2010年之前,“阿巴克”的铀开采量可达到每年1000吨,将主要销往日本。
东芝竞标西屋电气和三井收购铀矿,在很多人看来是两家公司互不相关的行为,然而一旦知晓东芝与三井密不可分的背景之后,人们就很容易推测出“竞标”和“收购”背后的关联——三井大规模收购铀矿资源,是为东芝的核电事业提供充足的“弹药”,三井通过对上游资源的控制,确保了东芝在核能领域更深层次的竞争力;而东芝在核电领域的开拓,更符合三井商社涉足核能、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市场”的发展方向。这个逻辑在“东芝”和“三井”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名称下被悄然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