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战略 |
当天晚上,施伟开始准备华为集团的资料,尽管他还有两个案子在身,但毕竟华为是他很感兴趣的企业之一。
施伟在企业复杂理论上钻研很深,在他看来,华为的很多地方都深刻地体现着复杂学理论,这次和华为文化的肇事者直接碰撞的机会来了,他要做一些课外准备。下面就是他准备的任正非(华为公司老总)个人材料。
任正非军人出身,1989年创立北京华为集团。
有人说任正非是一个“莽汉”。他当老总不脱军人雷厉风行的本色,即使对于管理高层,批评起来也是火辣辣的,丝毫不给人留情面。跟他一起共事,不管你在华为级别有多高,人人都是战战兢兢的。
由于目睹了父母一生大半辈子由于没有通过思想检查而错失发展机会,任正非得出一个经验,“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的认同,才能有发展的机会。‘文革’对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我个人则是一次人生的洗礼,这使我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呆子。”
经历了多次大环境起伏,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匹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任正非还有些“狡猾”,他不满足于只像狼,而是要求华为的每个部门都要有一个狼狈组织计划,既要有进攻性的狼,又要有精于算计的狈。或许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
在两个小时内,施伟通读了关于华为的很多资料,凭着多年来的职业管理顾问的心得积累,和对华为近年来的持续关注,华为的整个脉络已在他内心渐渐地清晰起来,他快速地记下了大脑里对华为的几个想法,用着只有他才能看懂的文字潦草地写在了笔记本上。
这是施伟的习惯,他总是尽可能地把自己从资料中感受到的零星火花快速记录下来,最后让各个分点自然汇集,形成一个系统的脉络,促使他勇往直前地向前走!
施伟进入到了沉思状态中……
任正非的经营理念及特点:
(1)以狼性的生存哲学见长
(2)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3)极强的预见能力
(4)资本观念和资本运做能力上的短板
外界对华为近年来的几个关键质疑:
(1)华为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战略上的成功,而只是商业策略上的成功吗?
(2)任正非以敏锐的嗅觉能力见长,为何错过了小灵通和CDMA业务?
(3)华为现有的企业文化,如何在未来国际化道路中凝聚外籍员工?
华为目前的动态及思路上的变动:
(1)始终以关注客户为中心,并强调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关注普遍客户
(2)关注海外市场,它将成为华为未来的增长空间
(3)一改坚绝不上市的作风,提出关注现金流,并准备上市
(4)开始关注产业联盟,对供应链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任正非就是一个非常具有预见能力和生存狼性的人,并在过去淋漓尽致地发挥这两种特性,造就了华为的辉煌。
在技术更新日渐加快,国际化进程迫在眉睫的今天,至少从华为外在的几个行为动作上已经可以看到华为在做出改变,一方面继续强化过去的核心优势,一方面在努力适应新的形式。任正非的确是在改变,或者是在顺势而为,也许他又走对了,施伟能感觉到在叙述华为资料的背后隐含着一个隐隐约约的华丽大厦和星星点点的火光。
华为和任正非的挑战――第一次碰撞
当施伟看到任正非的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是清瘦的脸庞,深邃的眼神。那种少见的沧桑里有一缕轻易看不出的迷茫。
“赵总,久仰大名,希望有机会向您学习!” 施伟率先伸出了手。
任正非很放松地客套了几句,坐下来,又聊了一会儿,但两个人还没熟络起来,确切地说,和任正非熟络起来很难。
施伟松了一下领带,开始了今天的讲解。
“赵总请先看看这个。”施伟从掌上电脑中调出如下资料(见表1-1)。
表1-1
过去你必须拥有的能力 |
今天你必须拥有的能力 |
1.管理能力(面对实物) 2.核心能力(把手头上的事做好) 3.主导产业的致胜力(赢在今天) 4.小范围内的领先力(超出可见对手即可) 5.内部资源的配置能力 |
1.预见能力(面对未来的可能) 2.突变能力(应对变化) 3.产业加金融技术的能力(左右逢源) 4.自我改善,及取长补短的能力 5.全球生态系统中的运作能力 |
续表
过去你必须拥有的能力 |
今天你必须拥有的能力 |
6.用权力管理企业,用激励驱动前进,用企业文化驱动前进 7.有足够的时间试错 8.决策能力 9.战略指导能力 10.操作能力 11.业务协作能力 |
6.用知识管理企业,以知识为权力,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的能力 7.没有时间试错 8.高智商 9.战略引导能力 10.知识管理能力 11.同一平台整体动作的能力 |
“我们从哪里开始呢?”任正非先开口了,要知道他是一个绝不放弃控制权的人。
“我们就从华为集团作为整体试着梳理一下吧!”
“请!”任正非还是那种掌控的语气。
“好,我就从手头上收集的资料讲起,那么我记得在1994年中华为集团曾在北京、上海建立了两个研究所,主攻数据通信,这个举动后来被称为‘先知先觉’,而当时的‘先知先觉’也造就了华为集团辉煌的今天。
但是在今天,技术更新在不断地加快,新公司的出现也在不断地加快,华为集团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比如在1999年,您也曾组织研究无线市话技术,但当时华为集团高层认为这项技术没有前途,最终撤掉了相关研究,而在2000年,当浙江余杭电信局在中国第一个将无线市话技术转化为小灵通网后,后者的发展便一发而不可收。
另外一个是在3G的研发上,华为集团把赌注压在了GSM的延续产品WCDMA上。而联通最终采用CDMA网络向3G过渡,致使华为集团落马。
为何华为会丢掉小灵通和CDMA的市场呢?我认为原因是在面对快速的技术更新,个人的‘先知先觉’更加困难了,而组织的‘先知先觉’却显得日益重要了。其实组织的‘先知先觉’就是组织智商!”
施伟用语气强调了这一点。
“组织智商?”任正非可能感到太抽象。
施伟是这样解释的:“所谓组织智商,是指企业收集和处理内外部信息,通过群体思考和学习进行有效决策并正确实施的能力。组织智商贯穿于企业的整体思考和运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成为有效决策的关键因素。组织智商有如下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