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光头郑重
光头郑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180
  • 关注人气:4,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重看股:动辄年产数百万辆的新能源车卖给谁?

(2020-12-03 01:02:57)
标签:

股票

新能源车

恒大汽车

分类: 郑重看股

郑重/文

郑重看股:动辄年产数百万辆的新能源车卖给谁?


很大程度上,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频频引起市场关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斯克以及他的特斯拉。

就在上个月,此前一直在困境中挣扎的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给出了亮眼的销售业绩。小鹏11月总交付量4224台,同比增长342%,蔚来汽车交付5291辆,同比增长109.3%。

不过,股价近期暴涨的造车新势力,自中概股康迪车业(KNDI.US)周一遭做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沽空之后,这几天美股的中概股接连大跌。A股市场,12月2日主力资金自汽车股流出40多亿元,比亚迪跌超4%,长城汽车跌超3%。港股市场,12月2日,比亚迪股份跌超7%领跌(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增发H股的申请),长城汽车、雅迪控股、吉利汽车均跌超3%,广汽集团跌超2%。

不过,港股有一只新能源车的股票是大涨的。上涨的是恒大汽车(0708.HK),收盘报27.3元/股,涨10.98%。上涨的原因,是中国恒大(3333.HK)斥资6.6亿港元增持2542.7万股。

当日一篇颇似公关稿的报道出现在众多网站上,报道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火爆,吸引诸多造车新势力参与其中,但作为地产公司的“恒大”入局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此前从地产到造车的行业跨越,更因为其车子未下产线公司已经逾2000多亿港币的估值。

报道中拿特斯拉做了一个对比:对于投资者而言,相对于追高,寻找下一个“特斯拉”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而目前市值仅为特斯拉1/18的恒大汽车,正处于价值洼地,不失为全球资本看好的下一个标的。

恒大造车有多牛?恒大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说:“恒大汽车全面达产后,能做到每分钟生产一辆车。”

刘永灼表示,恒大汽车未来3~5年的规划中,预计将会推出14款新车,年产销量达100万辆,到2035年规划产能500万辆/年,而在2021年将正式开启量产时代。

许家印曾表示,恒大新能源车的产量将达到年产100万辆,并用3到5年成为全世界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另一家同样是房地产企业跨界做车的宝能汽车,所规划的总产能至少已经超过年产219万辆,其在全国的布局也不输于恒大汽车。

宝能目前在全国规划了六大汽车生产基地,涵盖杭州、广州、昆山、昆明、贵阳、西安等,累计投资2000多亿元,规划总计年产能290万辆,占地超8900亩,相当于近7个特斯拉上海临港生产基地。

不过,看上去让人震撼的规划,细想起来却有不少漏洞。最大的问题是,动辄年产数百万辆,这么多的车,卖给谁?

我们来看看目前新能源车的市场容量。

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180万辆,其中特斯拉约占20%的市场份额。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指出,受到各国政府补贴政策的激励,包含纯电动车(BEV)与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在内的新能源车,在整体车市衰退下仍保持销售正成长,预估2020年销售量为240万辆,较2019年成长率19.8%。

推特博主Troy Teslike预计2021年特斯拉销量86.7万,中国35.5万(占比41%)。Troy Teslike过去4个季度预测准确率94%以上,其预测2021全年特斯拉销量86.7万,21Q1预计销量17.5万。

回到中国市场,2020年新能源车约在120万辆。按照年20%左右的增速,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将突破300万辆。

也就是说,届时,假设国内所有新能源车的市场都被恒大、宝能占领,产能依然消化不了。

当然,在整车还没有下线的情况下就提市场份额,那都是空想。更何况,且不说特斯拉,就说比亚迪等市场已经成熟的国产品牌,想超越他们也要费很大力气。

再看全球市场的竞争态势,豪华品牌阵营,国产的奔驰EQC已经开售,而宝马的首款国产纯电动SUV——iX3、奥迪的国产纯电动SUV——e-tron将会在不久到来,BBA将会师纯电动豪华汽车市场,并且未来还会不断加强攻势。

合资品牌也在加快自己的电动化布局,其中最近动作最大也最快的就是大众,大众ID家族的首款国产车型,ID.4的国产版本——"一汽-大众ID.4 CROZZ"、"上汽大众ID.4 X"已经正式亮相,并且将会在2021年正式上市,这一枪打响之后,大众的发力是值得期待的。

从没有造过车的恒大、宝能,凭什么迅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呢?

投资过热,已经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严重过剩的危机。

下面这个数据能够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2015~2019年,平均每年都有70余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投资金额4000亿元上下,总计规划年产能已近5000万辆。

2020年,以工商登记为准,截止11月,今年新增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已经超过4.8万家,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新增数量。

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整车的产能利用率大约在70%~80%,而我国乘用车2019年的产能利用率却只有53.74%,并且呈逐年下跌之势。

具体到各家已实现量产的车企,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更是有68家低于10%。

一个问题是,汽车产业是一个高投资、长线运作、产业协同的长产业链行业,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涌入,后果不堪设想。

实际上,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产能过剩,去年以来,已有包括拜腾、博郡、前途、赛麟等一批知名的造车新势力倒闭、破产,更多的是在烧光了数十亿、数百亿的资金后,一辆车都没有卖出去。

以拜腾汽车为例,曾经的拜腾汽车是新势力第一梯队角色,手握包括政府在内的各路投资84亿元,单南京工厂总投资额就高达110亿元,规划年产能30万辆;破产后,不但投资方投入打了水漂,还拖欠了大量工厂建设工程款、设备尾款和员工薪水等等。

更可怕的,或许是借新能源车之名圈地盖房,而圈起来规划的新能源车产业园区,则是一地鸡毛。刚刚财联社记者奔赴各地调查一家房企造车基地发现,大部分工厂是建建停停,借机“配套”拿的房地产项目却已经开始卖房了。

这或许也是发改委前几天发文要求,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汽车造项目等乱象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在上述通知中点名恒大、宝能的原因之一。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