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股票蚂蚁集团 |
分类: 郑重看股 |
郑重/文

蚂蚁上市,万众瞩目。
作为马云主导的IPO募集资金全球最大规模的公司,不能不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昨日(10月29日)打新,蚂蚁又刷新了A股的记录:516万户数网上打新蚂蚁,申购金额合计超19万亿。
蚂蚁集团昨日晚间披露的发行申购情况及中签率公告显示,在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12670497%。
打新收益看起来也不错。有投行人士测算,对应目前科创板上市新股首日算术平均涨幅为161%、中位数涨幅123%,投资者“打中”蚂蚁新股首日大概赚4.23万元~5.54万元。
根据安排,网上打新中签结果将在11月2日公布。
由于蚂蚁在科创板上市,不少投资者因为门槛以及资金因素没有参与的机会,这时候关注的是上市后参与的收益会咋样?
郑重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表达的意思是,蚂蚁到底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如果按照高科技公司来看,目前的估值不算高也不算低,但若是按照金融公司的估值来看,看看招商银行等一众银行股的估值以及市场表现就明白了,不用多说。
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蚂蚁集团打新热潮过后,终究还是要回归思考长期投资价值。
对于蚂蚁的未来,乐观派认为蚂蚁集团的长期盈利能力较强,未来存成长空间,可长线投资;谨慎派担忧的是,蚂蚁集团长期可能迎来监管的收紧,那将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蚂蚁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只是有一点讲不通,有哪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营收以及盈利主要靠借贷呢?
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银行,蚂蚁在数字支付、数字金融、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等方面都拥有较大的优势,属于较为稀缺的核心资产。但这并不代表蚂蚁会脱离金融股的属性。在蚂蚁路演的时候,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大多集中于蚂蚁微贷业务及花呗利率就说明了问题。
来看看其营收构成。蚂蚁招股书显示,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主要来自三方面,基于传统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自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不过,这部分收入近三年来不断下滑;创新业务及其它,如蚂蚁集团推出的区块链、金融云及oceanbase数据库科技创新业务收入;以及数字金融科技开放平台业务收入,包括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保险科技平台三方面,这部分收入占比近三年逐年提升、占比超过6成。
显然,蚂蚁大部分营收及利润来自于信贷业务。而这部分业务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中国实体经济数字化未来前景可期,科技+金融+产业模式下的数字科技潜力很大,但就蚂蚁的未来而言,信贷业务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消费信贷产品花呗是否存在高利率的问题,蚂蚁集团井贤栋介绍,花呗用户可享受长达40天免息期,免息期后可进行分期还款,“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花呗日利率可低至约万分之二,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或以下。花呗的利率制定和展示,均需符合监管的有关规定。”
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有投资者认为,如此低的利率如何能产生那么高的利润?这显然说不通。
井贤栋只是说的比较艺术。实际上花呗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年化利率14.6%,比法定的借贷利率略低。
当然,与传统银行相比,蚂蚁的优势在于信用借款,你去银行借款借不了,在花呗却能借到,利息高那也是周瑜打黄盖。蚂蚁之所以敢信用借款,因为蚂蚁有大数据来分析,这是蚂蚁的优势。
问题是,在监管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数字货币多领域多场景渐行渐近等背景下,蚂蚁要在支付与商家服务和微贷平台业务之外,开拓更多元业务以平衡优化其收入结构。
对于蚂蚁,郑重的建议是,就不要参与首日新股的炒作了,高位被套的风险很大。长线来看,未来的波动也不可预计,这么大的盘子,对于散户来说不止是能不能拿得住的问题,即使赚钱,利润也有限。这方面可以参考贵州茅台。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作为大型的机构抱团股,未来一旦解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中石油呢?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