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看股:单季亏损360亿0两桶油”咋就拼不过民营地炼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郑重看股 |
郑重/文

国际油价一季度断崖式下跌,甚至到了负油价,国内油价不下调也就罢了,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中石化一季度居然还亏损了360亿元人民币。
这事儿,让谁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就真的发生了。
然后,郑重第一次破天荒的看到有媒体质疑的文章公开发表出来,发表文章的是《中国新闻周刊》。
点个赞先。
根据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中石油亏损162.3亿元人民币,中石化更是亏损197.82亿,每天平均亏损4个亿。
当然,对于巨亏,“两桶油”对于巨亏是有理由的,而且理直气壮。
来看看中石油的解释:一是新冠疫情影响,二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三是天然气价格政策阶段性调整。
三大原因,有理有据。因为2019年年底以及今年初采购了高价原油,而从原油采购到加工成产品的周期为2~3个月。
表达的很明确,我用于加工的原油是高价买来的,而现在原油价格却跌了。
看上去似乎有道理。
不过,回过头来一想,不对啊,即使全球原油价格下跌,你卖给消费者的汽油价格可没降啊。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当国际原油均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不再调整,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而不是直接留给企业成为收入。加之中国2009年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养路费等纳入汽油价格,提高消费税,所有税费占到油价的48%之多。这就造成国际油价腰斩,国内油价不减半,油价暴跌而车主加油并不便宜。
更让公众愤懑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地方炼油企业因为国际油价下跌成本下降,开始通过促销的方式降价销售,然而,大部分被以“不正当竞争”给叫停了。
相对于“两桶油”,地方炼油企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郑重做记者时跟踪采访地炼企业多年,他们享受不到“两桶油”拿到的高额的财政补贴不说,而且原油进口都是有配额的,并不能直接购买便宜的原油,不够的部分还得从石油石化买。
即使这样,大部分地炼企业还是赢利的。
两家最大的民营石化企业恒力石化和荣盛石化,一季度分别盈利21亿元和12亿元。恒力石化一季度营收298亿,利润率7.04%,净利润同比增长323%;荣盛石化一季度营收210亿,利润率稍低点5.7%,净利润同比增长103%。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企和民营之间这么大的差距。
很直观的原因,不是自己家的企业。亏了赚了,都是国家的。
当然,不能单纯那么看,因为“两桶油”生产出成品油,需要高昂的运输成本、炼制成本、销售成本和灰色收入等。
《中国新闻周刊》的文章,结尾很给力:
我们要打破那些“画地为牢式垄断”,因为它们损害了百姓的福利,拉低了政府的公共形象,而换取的只是个别利益集团的一己私利。而这些是靠约谈不能解决的,只能靠硬碰硬的改革。
是时候了,“两桶油”巨亏应加快破除垄断的步伐。否则,即使出现国际“负油价”,人们仍享受不到油价下跌带来的红利,中国油企也不能走向世界,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
【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