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看股:百程旅行启动清算引发关注的背后是中小微企业的困境

标签:
财经股票疫情中小微企业 |
分类: 郑重看股 |
郑重/文

百程旅行启动清算准备的消息,在2月的最后一天刷屏。
之所以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是因为百程旅行的走向具有标志性意义。
一是作为第一个在疫情发生后宣布关闭的旅游公司,会不会引发多米诺效应。
二是百程旅行出自“阿里”系,马云持股的公司为其第二大股东。
作为“阿里系”对标携程的旅游行业公司之一,百程曾用“0元签证服务费”“1元签证服务费”,与携程大打价格战。
三是百程旅行为中国首家出境旅游O2O第一股,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不过后来公司申请摘牌。
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疫情引发的现金流危机,会不会成为压垮众多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怎样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困境才是舆论最关注的问题。

现金流无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疫情发生后,包括海底捞、西贝在内的众多企业发出了“现金流危机”的呐喊。海底捞是上市公司,家底深厚,拥有400多家店的西贝也有吸引银行的资本,所以,很快就有多家银行主动找上门去,送去了巨额的贷款。
不过,对于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止是银行贷款难,融资难,多年来一直是中小微企业面对的大难题。
此次疫情发生后,各地也出台了扶持企业摆脱困境的金融政策,只是,有多少雨露能够“恩泽”到中小微企业的头上呢?一个现象是,“抗疫”专项贷款政策出台后,舆论注意到包括小米、美团等企业申请的数额高达数十亿元,河南一家拿着30多亿闲置资金理财的上市公司,居然很速度的拿到了3亿元的专项贷款。
百程旅行,就是因疫情带来的现金流危机压倒的。
百程旅行下发的《关于公司决定关闭公司启动清算准备的通知》的百程旅行网内部文件显示,受疫情影响,资金不能维系公司继续运转,股东会决定关闭公司并启动清算准备。员工将于3月9日16:00前完成公司财产归还、借款等账务处理、个人物品清理、离职手续办理等手续。
百程旅行网创始人兼CEO曾松对媒体目前公司债务过高,在疫情影响下,旅游消费需求几乎为零,公司已经无法支撑,下一步将优先处理好员工的薪酬问题以及客户的退票问题,积极处理银行债务。
百程旅行网的公司主体是北京百程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程旅游股份”),主营业务为出境旅游O2O服务,从事在线签证办理业务、旅游度假服务等,其中签证服务被视为特色优势。

百程旅行网曾于2008年3月获得富达亚洲、银瑞达千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3月曾完成由阿里牵头的近2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7月,百程旅行网号称将完成千和资本领投,点睛资本、飞猪资本、博雅资本等新兴投资机构跟投的2亿元融资。
根据此前百程的公开转让说明书,百程的主要股东包括天津睿恒顺(持股27.31%)、杭州阿里(持股16.47%)、瑞元资本(持股9.93%)、百程科技(持股6.49%,)等。其中阿里持股16.47%,是百程网的第二大股东。
2015年7月,已经斩获多轮融资的百程尝试IPO。跟很多互联网公司一样,百程旅行网选择拆除VIE回国上市。
不过,2016年挂牌以来,百程旅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主要靠融资和贷款“续命”。
2014年,百程旅游获得阿里巴巴、宽带资本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投资。据2018年半年报,公司第二大股东为阿里创投,持股16.47%。2018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约2049万元,主要用于供应商渠道扩展和广告投放。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入约4139万元,主要体现为银行借款的流入。
随着近年出境游的火热,百程的运营状况有所改善。2017年,百程的亏损额为2795万元,同比减亏38%,2018年上半年,亏损额为1286万元,同比减亏30%。
百程的转型是扭亏的重要原因,近年,百程逐步从单一的签证办理业务向目的地业务、签证业务双轮驱动转型,从2018年半年报信息看,百程的签证办理业务占营收的45.94%,目的地业务占45.25%,而2016年,目的地业务占比只有不到18%。
突来的疫情,让通过大举转型看到希望的百程旅行再受重创。
目的地业务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百程使用了融资、贷款等手段获取现金流,在出境游业务向好的时候,现金可以不断流转,但在疫情冲击下,出境游需求停摆,债务压垮了现金链条。
百程旅行的结局显然只是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开始。
需要重视的是,中小微企业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从这一点上说,扶持中小微企业脱困远比把资金流向大型企业重要的多。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