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双华传奇:身价一年狂飙270亿

(2009-03-29 22:36:12)
标签:

日照钢铁集团

华夏时报

杜双华

分类: 郑重访谈

杜双华传奇:

身价一年狂飙270亿

 华夏时报 2008年10月11日

 

杜双华传奇:身价一年狂飙270亿    本报记者 郑重山东报道

在向地震灾区捐款逾亿元之后想依旧保持低调的杜双华注定是难以再低调下去,胡润百富榜第二次让杜双华以炫目的光芒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刚刚推出的“2008胡润百富”,杜双华以350亿元的身价成为今年的“财富黑马”,排在黄光裕之后居亚军。

2007年胡润富豪榜上,杜双华排在第81位,身价80亿元。从80亿到350亿,杜双华只用了一年。

杜双华的身份是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铁民企山东日照钢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其100%股权,而该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500亿元。

 低调富豪

在今年汶川大地震后的捐款活动中,山东日照钢铁一次性捐款1亿元,让杜双华首次引起了国人的注意。

杜双华向地震灾区的捐款不止1亿元。此后,山东日照钢铁又先后捐出了5253万元的善款。

此举引发外界对日照钢铁集团的质疑,有舆论认为这是典型的“作秀”。

“怎么可能是作秀?我们有这个实力。”日照钢铁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5月份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集团的纯利润超过了50亿元,上缴税收14亿元。预计今年日照钢铁集团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利税将达到100亿元。”

事实也证明杜双华并非“作秀”。在捐出1亿余元善款后,杜双华谢绝了任何媒体的采访,即使在央视直播的赈灾晚会上,也只是日照钢铁的一位副总出面。

“杜双华拥有日照钢铁集团100%的股权,公司捐的实际就是杜双华自己捐的,但他不想以自己的名义出现。”廖海亭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当时《华夏时报》记者赶赴位于日照市虎山镇的日照钢铁集团采访时,几经转折都没能采访到杜双华,都是廖海亭出面为其“挡驾”。

原来在当地一家银行任行长的廖海亭告诉记者,他与杜双华有着多年的私交,当初也正是在他的协调帮助下,日照钢铁才作为重点招商项目落户日照市。

杜双华显然不想进入公众舆论的视野。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廖海亭早有“思想准备”,他在得到相关消息派人到上海“做工作”,希望争取不进前十名。但“固执”的胡润仍然将杜双华排到了第二名——比原计划的第一位退后了一位。

 钢铁奇迹

前不久曾一度传出山钢集团整合日照钢铁集团的消息。

“很难。”莱芜钢铁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10月6日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日照钢铁刚建成的时候,莱钢曾想收购,当时日钢开出的价码是17亿元,现在收购的价码是700亿元。

事实上,日照钢铁集团目前已经是事实上的山东第一钢铁企业。

廖海亭提供给记者的材料显示,2004年,日照钢铁钢产量107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上缴税金215万元。

到了2007年,日照钢铁的钢产量达到了775万吨,销售收入286亿元,上缴税金13.78亿元。

“预计今年日照钢铁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500亿元,利税可以达到100亿元。”廖海亭说。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利税86.5亿元、利润49.67亿元。但今年3月挂牌的山东钢铁集团包括了济南钢铁(7.42,0.00,0.00%)集团、莱芜钢铁集团等山东大型钢企。如果就单个企业来讲,日照钢铁已经是山东最大钢铁企业。

但这并不是杜双华的目标。杜双华还瞄准了港口建设、研发推广非高炉炼铁技术等领域。

杜双华说:“如果能够成功,在给我们自身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将给全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日照钢铁已经考察建设日照30万吨铁矿石专用码头。同时,目前正与北京钢铁总院合作研发金属化球团技术。现在已经进入中试阶段,预计2009年2月进入工业化生产的这一项目,总体规划建设年产500万吨金属化球团,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但对高速成长中的日照钢铁来说,前面的路或许并不平坦。按照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该省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山东钢铁集团也有重组日照钢铁的意愿。

对此,杜双华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或许将民营钢铁企业的组合作为另外一个选项。“‘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是否可以组合’,我一直在思考。”杜双华说。

低成本优势成为钢铁大王

今年43岁的杜双华从1987年开始投身于钢铁产业。开始时年产值不足200万,到2003年,发展成为年产值80多亿元的焊管龙头企业,由原先不足100人的小生产作坊,发展成拥有员工8000余人的集团公司。

这一年,杜双华的焊管公司实现利税23.8亿元,利润10.35亿元。

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焊管原材料供应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对唐山、大连、秦皇岛等地的考察,杜双华最终决定在山东日照“落脚”。

2003年2月,日照钢铁集团挂牌成立,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在当年的9月28日出铁出钢,历时181天,创下了世界钢铁行业的奇迹,被称为“日钢速度”。

到2006年,京华创新集团在北京、唐山、包头、莱芜、广州、成都、吉林等各地发展钢铁事业,成为年产值超过80亿元的焊管龙头企业。

廖海亭对日照钢铁“爆炸式”的增长速度这样总结成本优势:作为原料的矿砂需大量进口,从日照港(5.95,0.33,5.87%)到日照钢铁的运费仅2.4元/吨,但如果运到山东内地则需100多元,产成品运回港口成本则要翻倍。日照钢铁每年需要1000多万吨矿砂,仅此一项一年就比内地企业多出20亿元的利润。同时,日照也处于南北水路的中间地带。日照钢铁的产品海运至上海需70元/吨,而山东内地走陆路运输成本则高达200元/吨。

“现在回顾当初的选址过程,应该说是比较科学正确的。这一决策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运输成本优势,也与后来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中‘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有关规定相吻合。”杜双华说。

 

杜双华:低调富豪捐款一亿支援灾区
    本报记者 郑重 山东日照报道
    5月20日,《华夏时报》记者赶到山东省日照市采访的时候,日照钢铁集团捐赠1亿元支援灾区的消息已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
    “日照钢铁啊,好样的,给我们日照争光了。”看得出,出租车司机和记者说这番话的时候充满自豪。
    此前,日照钢铁集团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晚会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
    大陆民企不应输台企
    “人家王永庆的台塑是台湾企业,都拿了一个亿。我们作为大陆的民营企业,也不能拿少。”5月20日下午,日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廖海亭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在地震发生之后,我们急切感觉到要为灾区人民捐款,但捐多少为好呢?1000万还是2000万?看到台塑捐了1亿元,我们也确定了这个数目。”
    “在我们提出捐款1亿元之前,内地的企业大都捐款数额在几百万。”廖海亭说。
    实际上,日照钢铁的确带了个好头。
    事实上,这并不是日照钢铁集团捐助的全部。廖海亭介绍说,在前日山东的慈善捐助活动中,日照钢铁集团现场捐出了1000万元,加上职工的捐助,日照钢铁集团已经累计捐出了11260万元现金。
    这还不是结束。廖海亭说,日照钢铁将根据灾情进展情况进行新的捐助。
    日照钢铁集团副总经理王立飞也透露,该公司准备成立一个基金,支持灾区孩子的治疗、生活,包括未来的教育,“小学、中学、大学都愿意给予支持,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低调杜双华
    11260万元这一数字已经在全国各类型企业捐款中名列前茅。但捐出这些钱的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杜双华却不愿意就此对媒体发表只言片语。
    “杜双华在日照钢铁集团中有100%的股份,公司捐的,实际就是杜双华自己捐的。”廖海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杜不想以自己的名义出现。
    本报记者再三恳请廖海亭接通杜双华的电话,但廖说,接通他也不会讲任何话。他此前说过,国家政策扶植起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也应该尽自己的社会责任。
    “捐出这点钱,是应该做的。更不想给人们造成企业捐款有所图的印象。因为本身就是无所图。他只要表现自己的爱心,而爱心并不需要被关注或者回报。”廖海亭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去年的山东新汶矿难中,杜双华的日照钢铁集团捐出现金100万元,是山东捐赠数额最多的民营企业。但此事并没有告知媒体。
    杜双华异常低调。本报记者搜索他的资料,发现他从未对媒体直接讲过任何话。
    但从一份介绍材料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的“轨迹”。
    1955年出生于河北衡水的杜双华,1987年就投身于钢铁制造的创办和经营。创办的京华公司由原先产值不足200万的小厂,发展到现在拥有年产值80多亿的焊管龙头企业;由原先不足100人的小生产作坊,发展到现在拥有员工8000余人的集团公司。
    杜双华先后于2000年至2002年组建成立北京四方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华达商贸有限公司、衡水京华贸易有限公司三家商贸型公司,以及衡水京华化工厂、衡水京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衡水京华联运有限公司。
    2001年6月,杜在唐山组建了华岐制管有限公司;于2001年11月,在内蒙组建包头英华制管有限公司;于2002年月,在莱芜组建了京华焊管有限公司;于2002午6月,在广州组建了华岐镀锌钢管有限公司;于2002年10月,对衡水市京华焊管总厂进行改制,成立了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于2003年3月,在四川成立了成都彭州华岐钢管有限公司,并在各国各地都建立了办事处;于2003年1月,由国家工商总局核准,2003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任京华创新集团董事长。
  2004年6月,杜在吉林组建吉林京华制管有限公司。2004年6月京华创新集团总投资8亿多元的河北省重点项目一期中直缝焊管项目正式投产。目前的京华已发展成为年产钢管300万吨,热镀锌管130万吨,螺旋焊管35万吨,冷轧带钢150万吨,癸二酸1.5万吨,年房地产开发10万十万米的全国焊管龙头企业,真正铸就了焊管史上的神话。
    “在京华公司,杜双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再到日照创办钢铁企业则迎来了他事业上的再次辉煌。”廖海亭说。
    “今年超济钢”
    如果不是捐出了一个多亿,可能日照钢铁集团还不会被人们所关注。事实上,在过去的四年中,日照钢铁集团已经创造了发展奇迹。
    “我们有能力拿出这些钱。”廖海亭说,“去年,我们集团的纯利润超过了50亿元,上交税收14亿元。”
    “预计今年日照钢铁集团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500亿元,利税可以达到100万元。”廖海亭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表示,今年超过济钢没问题。
    根据日照钢铁集团的宣传资料,日照钢铁集团成立于2003年2月,注册资本2.2亿元,是一家集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下设日照钢铁有限公司、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新日气体有限公司等3家子公司。
    “我们编写宣传画册的速度赶不上我们发展的速度。”廖海亭这样形容自己的企业。日照钢铁虽不是山东钢铁产业的龙头,但已经具备了这个发展潜质。
    伴随着日照钢铁集团崛起,杜双华的身家也大增。去年胡润富豪榜排上,杜双华排在第14位,身家80亿元。同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中,杜双华以15亿资产名列第185位。(完)
 杜双华传奇:身价一年狂飙270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