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层的育种公司
郑重/文
技术的落后使我们不得不在许多领域过分依赖于外国:在IT领域,每制造一台电脑,就得预装一套国外的微处理器和正版软件;在文化领域,每诞生一个专业摄影记者,就得配备一台日本制造的照相机;在汽车领域,几乎每生产一辆小轿车,都得或多或少地借助外国人的头脑……
种子产业也不例外。在农业领域,最赚钱的产业是种子,单位价格比黄金还贵的种子比比皆是。种子是一个利润很高、令人垂涎的产业。
或许是看中了这个商机,几年前,在山东省邹平县台子乡任棉花办公室主任的马京瑞辞官下海,创办了山东省邹平县鑫田农科种子公司。
毕业于滨州农校的马京瑞后来又到中国农业大学深造了三年,在当地是有名的农业专家。
“之所以辞官,是因为想在农业上做点事情。”8月8日上午,马京瑞在他有些简陋的办公室兼门市部里对我说。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呵呵,好多年没走了)
一个专注于农业的专家,因为处于乡镇这一最基层的政府,所以工作并不能专注起来,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敛提留等琐碎又“毫无意义”的工作中。这对于一个敬业的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冲这一点,我对眼前这位个子不高、有些“土气”的农业专家产生了敬重之心。种子产业我几年前就关注过,早在2003年,我在“中国大菜园”山东省寿光市调查发现,在最赚钱的领域里,唱主角的大多是外资企业。该市蔬菜80%种的是“洋品种”。当时,国外十几家“世界量级”的种业集团在寿光建立了示范基地、办事处或代理机构,每年的销售额上亿元。
当时我写了一篇报道《洋品种挑战中国种子产业》,好多家报刊转载。
于是,我们有了聊得来的话题,一直聊到将近下午1点,才想起没有吃饭。
实际上,现在的情况也并没有改观。目前,在寿光市,每2亩多菜中就有1亩的种子来自荷兰、美国或以色列。
寿光市种植着84万亩蔬菜,年产量为40亿千克,但制种业却是软肋。每年,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种子公司都会纷纷来到这里兜售菜种,随后,这些种子便以寿光为起点卖向全中国,销售额达6亿多元,辐射蔬菜面积250多万亩。

(基地承包户介绍情况)
马京瑞一直做棉花良种的研究培育,他培育的棉花新品种“鑫田315”,已经做了四年来的推广,得到了棉农的认可,每年生产的良种都很快销售一空。去年,他生产“鑫田315”达到了8万公斤。
进口种子价格昂贵。我今年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比如荷兰甜椒“蔓迪”,每克种子售价180元,相当于1克铂金。这意味着种植成本的增加。在寿光,每年大约有30万亩蔬菜需要从国外进口种子,价值3亿多元,而如果用国内研制的种子,亩均成本就能降低600元,全市一年可因此节约1.8亿元。
老马被我说的这个价格感到震惊:“我卖的种子价格才15元一斤(批发价)。”
“需要品牌。”我对他说,“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品牌。”就鑫田种子的市场拓展和发展,我从营销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的建议。
“好!”老马激动地对我说,“以后鑫田的推广就靠你了。”
中午,热情的老马喊来了几个为他育种的棉农,大家高兴,多喝了几杯。随后,到他的育种基地做了实地考察。
的确是不错。与临近的棉花相比,鑫田315明显的占据了优势。
在寿光调查时,寿光市市长刘中会说:“育种技术和成本正成为制约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看得出,蔬菜制种就这样成了寿光的心事。
没法不成为心事,寿光的蔬菜种业曾经历了3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1980年代,菜农用自己的种子;1990年代初期,逐渐推广国内科研单位的种子;1990年代后期,国外种子公司抢占市场,当地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看家品种全线失守。
所以,寿光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王教法也表示寿光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25亿元进行蔬菜良种研究,育成拥有自主产权的专用品种20个,但至少在现在看来,要真正实现由贩卖到研发的跨越和蔬菜种子的“中国造”,依然任重而道远。
整个良种产业都是如此。所以,对于马京瑞和他的鑫田农科种子公司,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表彰的。
“现在面临着的就是资金问题。”马京瑞说,他已经给县政府写了份报告。
“我会全力支持你的。”我表态说。
郑重
2007年8月10日凌晨3时20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