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起名避讳之避家讳讳之起名有学问之二

(2008-07-17 10:47:14)
标签:

起名

名字

育儿

分类: 河润谈起名

避家讳

    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做法。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作文章时避开以此为名的事物。她其实是国讳的一种延伸,同国讳一样是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体现。国外人起名时没有没有这种考虑,相反他们却到是希望能上一辈有同字名,甚至重名。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家族的血亲祖先是最重要、最该供奉的。因为这个社会的伦理是以“己身”为基点,并由此构筑社会关系的。中国人对神、宗教不那么热烈、虔诚,知识用时方信,不用时就扔到一边,但对祖先则怀有十分现实又深厚的感情,有无限的敬仰和本能的内心折服和归附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喜欢打听对方父母的身份、职业、地位等,如果父母身份高、地位高,别人会感到羡慕,自己也会很自豪。如果父母的社会地位低,名望不好,便会被人瞧不起,自己也常常会有一种自卑感。因此人人都希望“光宗耀祖”,不要“给祖宗脸上抹灰”,时时想着“衣锦还乡”,不要让人骂“忘了祖宗”。

    正是出于这种敬祖的思想意识,中国人的家讳思想根深蒂固,即使是现在封建制度早已推翻的新社会,我们仍可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像现在在全国各地骂人的词几乎不外是“他妈的”,“去你妈的”,骂别人是儿子、孙子、八代灰孙子。而这些咒骂是最阴损恶毒,为世人所不齿的,常常会引起对方拳头相向,甚至把刀相见,决一生死。

    古代时的家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封建礼法的承认。《礼记·曲记》上说“入门而问讳”,就是说到别人男男女女家做客人之前一定要探明人家避讳什么,如果你去朋友家做客不小心犯了主人的讳,好朋友很可能也会反目为仇了。

    南齐谢灵超的父亲叫风。有一次他去拜访王僧虔,然后又去看他的儿子王慈。王慈正在练书法。当时王氏父子都以书法见称于世。谢灵超看到王慈练字,随口问道:“你的书法和虔公的比怎么样啊?”王慈因为他触犯了家讳,毫不客气地回敬道:“和父亲相比,犹如以鸡比风。”谢灵超因此狼狈而退。

    晋朝有个王忱的人,一天去看望恒玄,恒玄用酒招待他,王忱因为刚服过药忌冷酒,因此叫仆人去“温酒”,谁知恒玄听后突然大哭起来,原来他的父亲叫“恒温”,一听“温”字就要痛苦流涕,王忱讨了个没趣,只好匆匆告辞。

    南北朝时有个叫熊安生的,非常知书达理,有一次去见两位朋友,其中一个人的父亲名“熊”,另一个人的父亲名“安”,为避讳,他就用“触”来代替“熊”与“安”,自称为“触触生”。明朝末年,有一个湖广巡抚叫宋一鹤,有一次他去拜见总督杨嗣昌,在了解杨嗣昌的父亲名“鹤”后,为避讳,他就在名帖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宋一鸟”。古人取名的禁忌,由此可见一斑。  

    最令人惋惜的怕是要算唐朝号称“诗鬼”的李贺了,就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纵然他才华横溢,也终无用武之地,终生不得志,27岁便郁郁寡欢而死。韩愈因此愤而作《讳辩》,质问道:“父亲叫严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作人了吗?”但他的这篇文章,却遭到了士大夫们的攻击和诋毁。

    家讳并不是避父亲的讳,也包含避母亲的讳,唐代大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一生共写了近三千首诗,各种题材十分广泛,但据说因其母亲名叫海棠,所以他虽寓居海棠颇负盛名的四川多年,却从未写过海棠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