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是一面镜子

标签:
孔子卢梭沈思源文化 |
分类: 思源随笔 |
从山东曲阜回来的车上,同学问我:“思源,你写作的收入如何?写一本书能赚多少钱?”同学诚然是关心我,可叫我如何回答呢?我说我写作并不是为了钱,若是为了钱去写,我大概就不会写了!可这世上又有几人会信呢?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在杏坛设教收学生,尚且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条肉干儿做见面礼,我不会拒绝收留他做学生的)。”何况于吾等凡夫,既非圣贤,亦非模范,凭什么说写书不为钱呢?岂非令人质疑!
然大概是文明之进步,时过两千三百年,卢梭在他的《忏悔录》所言的,几乎完整地表达了我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这样写道:
……只要我稍微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我的作品就可以使我生活得很富裕,甚至生活得很豪华。但是,我感觉到,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我的天才,毁灭我的才华。我的才华不在我的笔上,而在我的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而豪迈的运思方式产生出来的,也只有这种运思方式才能使我的才华发荣滋长。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需求和贪欲也许会使我写得快点,却不能使我写得好些。企求成功的欲望纵然没有把我送进纵横捭阖的小集团,也会使我尽量少说些真实有用的话,多说些哗众取宠之词,因而我就不能成为原来有可能成为的卓越作家,而只能是一个东涂西抹的文字匠了。不能,绝对不能。我始终感觉到,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才能是光彩的和可敬的。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运思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我把我写的书送到公众面前,确信是为公众的利益说了话,而其他的一切都在所不计。如果我的作品被人抛弃了,那是因为人们不愿从中吸取教益,那就算他们活该。就我而言,我并不需要靠他们赞许来生活。如果我的书卖不出去,我的职业也能养活我;也唯其如此,我的书倒真能卖得出去。
好在我在写书之外,还有一份工作可以养活我,而且工作又比较闲散自由,几乎可以使我不受任何约束。才使我不但可以以自己的喜好来写作,还可以养活自己。
有人不喜欢卢梭,说他好逸恶劳。这些人怎能懂得一个思想者所专注的事情呢!无论怎样,他给人类留下了无数精神的魅宝。起早贪黑终日勤勤恳恳固然可敬,可若只是四肢勤恳的劳作而不会思维,大概也并不比卢梭更伟大,更光荣。说卢梭可耻的人,大概忘了,思想家就是在于脑力的劳作。所以,说话还是不要太刻薄。无论怎样,卢梭给这个世界留下的,要比很多人多的多。
不过我生活得比大多数有钱人都更快乐,因为我无须去为如何赚更多的钱而烦恼,我只是写下我自己想写的东西,或者是写下我认为对其他人还有一点点用的东西。仅此而已。所以,我的生活就相对简单了很多。快乐大多来自于简单的生活!
当然,这并不说明我有多么高尚。如果以非常苛刻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人,我以为,这世上大概就没有真正高尚完美的人。谁人没有瑕疵呢?但如果我们懂得了宽恕,并以赞赏的眼光去看这世上的人,则没有一个是不可爱的!
曾有人对我所做的事感恩戴德,那时我曾说:“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而如今,我连无过都不求了。人活在这个世上,有时难免过失,但只要不伤及别人,又何妨呢?人总是在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
孔子当年不也是浑身的不是吗?但他的不是并不伤到别人,只是令他自己因为这种性格而四处碰壁,使得他在这四处碰壁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过,不断地完善自己。
孔子曾经落泊得如一只丧家之犬,可后世看他却是仰之弥高,实在是以其德行的高而高,而不以其物质的穷而穷。非常感谢我的同学,令我有机会再次审视自己。所以,同学也是财富,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彼此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