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年轻的心富士康文化天国归来 |
分类: 思源随笔 |
谁了解了我们的心,谁就能得到我们全部的热情。
(《天国归来》送给所有对生活充满爱和无限向往的人们,也送给那些在生活中濒临绝望的人们)
思源大厦的一楼有一家叫做“湘”的餐厅,每次我请友朋到这里用餐,无不交口称赞,都说这里的菜吃起来格外的有味。我一直对这里的后厨感到好奇,很想知道到底是一些怎样的人能做出这么美味的佳肴。今日总算有了答案。
时间刚刚指向下午四点。我却强烈地想要在这个时候,到湘餐厅美美地吃上一顿。走到那里,才发现餐厅里的大灯都熄灭着,看来并不是营业时间。但我还是走进餐厅,借着落地玻璃窗外的阳光,室内的光线制造出一份格外的静谧,我居然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他们几个人围坐一桌,穿着各种时髦的T恤,有在玩电脑的,有在喝茶的,有在看书的,还有就着毛豆吃着啤酒的。他们看上去像餐厅的客人。于是我开心地问接待我的一位小妹妹:“你们现在也营业,是吗?”她愉快地回答道:“是的。”
我挑了一张靠窗的位置坐下。等我点完菜,却发现小妹妹拿着菜单对其中一位戴着眼睛的小伙子摆了摆手,于是我看到那小伙子高兴地站起身来向厨房走去。一切都那么默契。原来这个俊朗的清秀的小伙子是一位厨师。我禁不住赞叹起来:“真是不简单,这么年轻,却做得一手好菜。”小伙子笑笑:“想象不到吧,我们九十年代的人也会做菜!我们不但会做菜,还要用心地将每一道菜做好!”
我突然想起了富士康,想起了富士康的员工们。前段时间,去了他们在廊坊的分公司,也希望自己诚意的付出对那里的年轻人有所帮助。于是也给公司的高层提了不少的建议。也听闻有很多的心理专家去了富士康在深圳的总部。逝者已逝,我们除了对那些年轻的生命表示惋惜,我们是否更应该关注那些存在的生命。过分地渲染“几连跳”只会使一些消极的生命像受了瘟疫一般地被传染,使更多年轻的生命在这种弥漫的情绪中盲从。
我曾经对一些媒体朋友说,报道事实没有错,但现实是我们需要对更多的人负责。我们是否更应该去讨论如何活着?去讨论人要怎样才活得更有价值?
我无法确切地告诉人们人应该如何活着才更有意义,就像我无法告诉你一朵盛开的鲜花究竟有多美?我会告诉你:你应该自己去看;我会告诉你,那朵鲜花在哪里。对于人生的意义也是如此。于是,我将自己所经历的、所见到写成了《天国归来》。也许,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会变得对生命更加珍惜;我们会知道,人生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绝境……
一道清炒的莴笋端到了铺着白色棉布的餐桌上,透绿油亮。刚刚围坐着的小伙子们都相继从座位上离开。有一个穿着黑色T恤的小伙子不知从哪里搬来了一台投影仪,然后变魔术般地从屏风的上方放下来一块白色的大荧幕,我看到他将投影仪与电脑连上线,我好奇地问:你们上班还能看电影吗?他说:“中间休息的时候,当然可以。但今天我们是要给客人看晚上七点半的世界杯。”
接着,白色的荧幕上便出现了他上网搜索的动作,随即就出现了世界杯的比赛镜头。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他们的菜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吃!因为他们每天都带着爱在生活,他们每天都活得很开心。这可以从他们的神态上看到。
从他们年轻的身上,我深深感觉到一种朝气。一个充满朝气的生命,需要你给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很多企业家大概不明白,以五六十年代的思想去管理80、90后的年轻人,怎么会融合呢?是也该换一种更先进的管理了。
有人说,企业的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最初级的大概是人管人;中等的是以制度管人;最高境界的,应是以德带人。我颇为赞同。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理。我想,这不是事实。事实只是你没有掌握管理人的最高境界。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员工,把员工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那么员工就会将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将老板当成是自己的父母。如此,企业就会成为一片乐土,四处都会开出芬芳的花。就像“湘”餐厅的老板。在湘餐厅,人们是看不到老板的,老板几乎不出现在店里,他只是将餐厅交给这些年轻人,他只是给他们一个完全宽松、信任的环境。于是,每一个员工都做得尽心尽职,因为老板相信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年轻的心。
正如当我在赞叹这家餐厅的管理时,那英俊的厨师对我所说的:“谁了解了我们的心,谁就能得到我们全部的热情。很多人大概会觉得不可思议,餐厅怎么可以这样胡来,让厨师从厨房走到前厅这样逍遥。可是他们忘了,我们这一代年轻跟他们不一样,我们需要有不一样的管理方式,我们也是人,我们既需要放松自己,我们也懂得自我约束和管理。老板尊重我们,我们也会尊重这里,会把这里打理得更加出色。让每一个进入到我们这里的人,都能吃到好吃的菜,都能感受到愉悦的气氛。”
我也许无法告诉富士康和类似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更多的好的办法,我只能将这个故事送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