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骂功》节选(一)
(2008-12-28 13:51:34)
标签:
小说文学原创鲁迅沈思源杂谈 |
分类: 思源小说 |
鲁迅先生在涓生手记《伤逝》一文中曾写到:“可惜的是我没有一间静室,子君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贴了,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使人不能安心做事,但是这自然还只能怨我自己无力置一间书斋。”其间的无奈和苦楚,在短短两行文字中一览无余。要说婚姻怎样将一个原本活泼的女人打磨到最后麻木不仁,那接下去的一段话更是活灵活现:“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点怒色,她也总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至于先前的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是这样的粗糙起来,我已经省略了。因那时子君还沉浸在爱中,为自己心爱的人甘心情愿地操劳,可这操劳终于还是抵不住岁月的消磨。爱渐渐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抱怨,是淡漠,甚而成为与麻木一样可怕的冷战。
人会说总不致于所有的婚姻都是如此,其实是骨子里不愿去相信这竟是事实。我们同村有一对张姓的夫妇,吵了一辈子。如今儿孙都各自成家了,他俩还在吵。我们家与他们是隔壁,他们吵架时的声音可谓超得过高音喇叭,一旦他们开战,全村里基本都能听到。因老太太骂功了得,那滔滔不绝的言语,若大先生在世,怕也要脸红。
这次大概是为了一根电线而开得战:“你这个死人,叫你买结实的电线,你非买回来这细巴唧唧的线,一辈子就这个死样。抖抖簌簌的。有钱都买不来像样的东西。穷鬼,穷怕了,穷惯了,有钱也改不了,还是那馊样,看着就让人来气。”
一开始并没听到她家老头子的回音,通常情况下,老太太骂十句,老爷子才会回一句。常常是老太太骂到老爷子的祖宗时,老爷子才会气冲冲迸出一句话来,学着老太太的口气回骂道:“妈妈的,你能不能少骂几句。”于是乎,大家便听到老太太骂得更急促起来,声音也更加的尖厉起来。
“夯,你看看,你看看你哪里有爷们的气概,你不爱听你走啊,可惜你怎么撵也撵不走。妈妈的,你爱上哪就上哪去,谁稀罕你。妈妈的,你以为我愿意搭理你?!”
“你这死鬼,这瓦斯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总是记不住,不是忘了关这个开关,就是忘了关那个开关。妈妈的,你死了就死了,可楼上楼下楼里楼外还有那么多人呢。”
这时,隔壁的王婶过去劝了几句:“我说张婶,都这么大年纪了,你就别再这么说你家老头子了,也怪罪过的,你看,平时你对外人都那么好,可你这一骂,真是把你的功德林都骂没了。少来夫妻老来伴,相互有个伴不是很好嘛?”
“QIE,就你要伴,我要什么伴。我喜欢在顺境中活着,不喜欢在逆境中活着,跟他就是在逆境中生活。没他我活得多自在,有他,我还多个累赘。我压根儿就看不上他,从第一天起就没看上过他,我早就够够的了。整天他脑子不知在琢磨啥,你看他那贼眉鼠眼的,真叫人恶心。”
“你整天这么骂他,他能好看么?你从今天开始说他好,兴许他还真变好了呢!”
“哼,我表扬他,他就是块滚刀肉。既没德又没福。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要结婚,可他把我毁了,他毁了我呀……”
大概是老爷子受不了这样的骂,独自挎了个菜篮子上地里去了,骂战终于告了一个段落。那个王婶终于也怏怏地走开了。
我正准备静下心来写些东西,谁料母亲的声音又传了过来:“叫你去买得瘦肉,你看买回来的又是这种肉。你不知道她不吃肥的吗?”
这时父亲的声音传了上来:“既买回来了,你就这样去做呗,把瘦的跟肥的分开不就可以了吗?你知现在瘦肉是多少一斤?娘们就是娘们,一点头脑都没有。现在经济危机,能省点就省点。”
谁知母亲仍不罢休,一边在厨房里弄得嘭嘭作响,嘴上也是一刻不停:“娘们怎么了,没有娘们能有你吗?别老拿经济危机唬我,经济危机跟我们老百姓有啥关系,该吃还得吃,反正房子是自己盖的,粮食是自己种的,菜是自己地里长的。那些整天玩钱的人才会被经济危机玩弄,你以为我不懂吗?”
于是听到父亲苦笑。一边又听母亲将父亲作各种使唤,洗菜了,淘米了,真是一刻也没有消停。弄得我也是静不下心来,好不容易拿起一本书来看,才看没几页,就又听母亲在楼下叫唤:“鸿鸿,快去叫洁洁回来,别让她在外面疯玩,整天像个野丫头似的,弄得一身的泥土。”
于是听到侄子鸿鸿应声出了门去。我说是在看书,可书里究竟写了些什么,也是当时就忘了,或是压根就没有看进去。我甚至晓得过不了多久,母亲又会叫唤道:“平儿,快下来吃饭了!”
总之这日子就是这么过,刚吃完早饭刷了碗,早饭的饱嗝还没打完,午饭又端上了桌,而且三餐哪餐也不省心,都是满满一桌子菜,你明明吃不下去,可母亲还往你碗里拼命地夹菜,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吃完,还得装作吃得很香的样子。这脸是眼瞅着一天比一天圆,可为了做孝子,你还得猛着吃。好在心想着不是长久地住下去,于是乎又自我安慰起来:“就是要多吃些,到时想吃怕也是吃不上呢?”
有时是一边吃着饭,一边母亲就在身边唠叨:“我说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成家啊,你总这样下去,叫我们做父母的心里多难受啊,你怎么就不替我们想想呢?”
于是这饭便又吃得不是滋味起来。看来想做孝子也不是简单的事,可若是真顺着老人的意思去找个人结婚(而那个人并非是自己所爱的),我情愿一辈子孤独下去。想着成家就是这样一日三顿地过日子,真是叫人的头“嗡嗡”作响。
这时便又不由地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伤逝》来,那涓生和子君的生活又开始活灵活现地在我面前上演,那原先很恩爱的,甚至为了爱而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到最终不也落个那样的下场吗?
那涓生虽然在后来忏悔在子君在时没有更好的表现,可若是子君真的没有离世而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结果真的会比原先更幸福吗?我还想,若是子君在世,看到涓生的手记,她该有哪些话对他说呢?怕是比涓生想要说的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