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就在我前面

(2008-12-23 21:58:06)
标签:

鲁迅

大先生

沈思源

杂谈

绍兴

分类: 思源随笔

来到京城后,每有人问我出生哪里时,我就会提到绍兴。每提到绍兴,对方总会提到大先生鲁迅,然后又“啧啧”地称赞一番。绍兴因鲁迅而响亮了许多,连我也沾了他老先生的光。既然受了他老人家的恩惠,有恩不报又非是我的心性,于是就琢磨着怎样才能对得起他老人家冥冥中给我带来的恩泽。

 

今日忽然想,家族的事业常有后代继承,那么大先生的志业该有何人来继承呢?这怕不是家族传承的事情了。我本是一女子,排除性别的差异,才情上也自是无法与大先生相比,若是说要去延续他的志业,如今这社会,怕不讨好,反遭人笑。不过,笑就笑去罢,我写我的。我不能有大先生的胆识、文采以及对时弊一针见血的剖析,可我总得有点儿他的志气吧,要不真难为了他老人家给我们绍兴人挣来的面子。

 

既决定要这么去做,自己便也如脱胎换骨了一般。原所谓不切现实整日云里雾里的文章怕暂时要收笔了,等有一日行将老去之时怕有它们的出头之日,到那时兴许还能落个闲情雅致的称谓。

 

既要成为先生的学生,而先生又不能亲临教授,于是只能回到故里去会。谁知竟引发无限的感慨来。如今的绍兴已全不是童年记忆中的绍兴,故人贺知章曾留下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我虽不至此,可委实也相差无几。一个个见到的小孩全是陌生的面孔,且全都如鬼精灵一般。如今的绍兴人,也全不是先生笔下的那副模样,除了说话的语气没有多大改动外,另外几乎全变了样。若曾经的绍兴人身上藏着曾经的中国大多数国民的形象,那现在只能说中国的变化太大、太快。以至于快要找不出原先的样来。哪里还有祥林嫂、孔乙己、阿Q、闰土?豆腐西施倒是还有,但也不是那时的豆腐西施。要说精神上,也许无论过去多少年,那些人总还是存在的,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个地方。所以人们才说,大先生的文章是不朽的。他既已不朽,那么就更值得晚生学习了。我本不是很爱模仿别人的人,可若是模仿不朽能使自己变得不朽,那么为何不去模仿呢?之所以不觉羞耻,是觉得自问自己,想要不朽的并非是个人的名声,而是所描述的人物、所传递的思想罢了。况且诚实总比虚伪的谦让要来得可贵,便实话实说了。若说哪个写作的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长存于世,那么不是谦虚的问题了,我甚至要觉得是他动机和水平的问题了?既然都是些一晃而过的文章,那么写它又有何意义呢?

 

当然,我也曾写过不少类似的作品,好在我能够不断地自己否认自己,这才觉得自己这条路还可以走得下去,要不真要换了职业去做别的事情了。但许是大先生冥冥中的恩泽,以至于我到现在还在坚持着走这条注定要孤独的路。好在这暗黑的夜里,他出现了。我看到他,他就在我的前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