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陆龟蒙在《小雪后书事》中说:“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意思是小雪时节,江南的寒色如约而至。
《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说的并非小雪就会下小雪,而是指冷空气南下变频繁,天气变冷,北风变猛,空气也越发干燥。

正如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所描述的,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古人把农历十一月称为“冬月”。“冬月”有两位“结义兄弟”——寒月(农历十月)和腊月(农历十二月)。
大伙儿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寒冬腊月”,说的就是这三位“结义兄弟”。
在“冬月”里,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日子:
一个是出现在12月7日(农历十一月十四)的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它的到来,不仅意味着一年快进入尾声,也意味着天气更冷。
另一个是出现在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冬至。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祭祖节日。
在周朝,人们把冬至视作岁首,《周礼》中就有“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记载。每年到这一天,皇帝会带着三公九卿举行迎岁盛典。
《东京梦华录》中说:“十一月(注:指农历)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一如年节。”
若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冬至的重要,“冬至大如年”恐怕是最贴切不过了。记者 石承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