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滑寿

(2022-08-22 09:01:17)
标签:

滑寿

分类: 精品小屋
滑寿(1304年~1386年),字伯仁,自号撄宁生,祖籍河南许昌襄城,因祖父在江南为官,出生于江苏仪征。而《绍兴府志》引述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余姚籍进士叶逢春的说法,滑寿是刘伯温同母异父的哥哥,而刘伯温曾于明洪武七年(1374)到余姚看望滑寿。
元至正五年(1345),滑寿中举人。次年,他赴京会试失利,归家途中,遭遇乱兵。此时,大江南北义兵遍地,滑寿放弃入仕的愿望。不久后,他随任职于嘉兴路总管的叔父滑刚到嘉兴。滑刚去京口(今江苏镇江)游览时,突发心脏病,幸得京口名医王居中救护,始得痊愈。于是,滑寿拜王居中为师,精究方脉,研攻岐黄之术。他发现《素问》《难经》这两部古医书存在不少缺误,便在王居中的支持下,对两部医书重新考订,详加注释,纠正谬误,写成《素问钞》十二卷和《难经本义》二卷。
滑寿还向东平高洞阳学习针灸,根据《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中所述经脉,再参考张仲景、刘守真、李阳之三家的异同,重新査证人身上的657个穴位。经过反复的思索以及临床的细心求证,他査证出穴位分布和经络系统关系最密切的经络路线共有十四条,并依照经络学说,写成《十四经发挥》。他用针灸法治疗难产等多种疾病,且针灸和药剂并用,辄奏奇效。
在麻疹诊断方面,滑寿发现麻疹在尚未透发之际,口腔内先见斑点,从而使小儿早期麻疹诊断率大为提高,后世医家称这一发现为“滑氏斑”,其比西欧早数个世纪,是世界重要医学成果之一。
滑寿存世的医学著作除《麻疹全书》外,尚有《诊家枢要》《滑氏脉诀》《读伤寒论钞》《痔瘘篇》《医韵》等,英国皇家博物馆珍藏了滑寿所作医著《正人明堂图》。
行医之余,滑寿经常同戴良、宋濂、宋僖等文人名士饮酒赋诗,留下《万花谷集》《休休集》等诗集。如明洪武二年(1369)上元日,滑寿参加友人诗会,作诗曰:“上元良夜当三五,春雪初融舜江渚。人生百岁学头露,如此光阴能几度。”明洪武八年(1375)重阳节,滑寿偕宋僖等人登龙泉山,赋有“登临重九日,感慨百年心”。又如明洪武九年(1376),滑寿携侄赴绍兴城,探大禹穴,谒宋六陵,读《冬青树》一诗,作《唐义士高风诗》以赋志。再如明洪武十二年(1379),地方官府举荐滑寿、宋僖等八人入京,滑寿坚定地回绝了,同年写成《野草乐府》。
滑寿的诗大多清新自然、简朴有致。如《赤城岩》:“山有五色石,水无一色泉。酿酒不醉人,采芝可长年。”又如《山居》:“山月皎如烛,霜风吹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送宋学士还四明》更是寄托无穷的悲声:“文章无计重才名,贫贱真能阔友生。阮籍途穷方欲哭,江淹赋别不胜情。千山南北多回首,百岁风尘更苦兵。唱罢阳关魂已断,斜晖芳草鹧鸪声。”
元代著名回族诗人丁鹤年曾隐居四明山,与滑寿时有往来,写有《寄余姚滑伯仁先生诗》:“独木桥边薜荔门,全家移住水云村。猿声叫夜丹山静,蜃气横秋碧海昏。诗卷自书新甲子,药壶别贮小乾坤。陶鱼耕稼遗风在,差胜桃源长子孙。”
滑寿死后,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撰《滑伯仁先生像赞》:“知时违而忘机,弃功业而隐居。谁为龙虎榜,掷地如敝屣。谁曰鸥鹭盟,秦越人所惧。披发入山,饮水著书,此之谓山泽之癯,列仙之儒。”著名史学家朱右为滑寿撰写传记。作者: 谢建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联甬公交线
后一篇:第九洞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