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统计学》第二次作业之二

(2007-08-10 23:09:54)
标签:

其他频道

分类: 考试资料

四、计算题

1.甲校和乙校初三各有学生235人和248人,语文统考成绩,甲校平均分83分,标准差6.5分,乙校平均分88分,标准差7分,试求甲校中成绩在乙校平均分以上的学生人数。

答:z=88-83/6.5=0.769,P1=0.27935,P=0.5-0.27935=0.22065.nP=235*0.22065=52(人)

2.某中学在两个平行组进行教法实验。甲组有15名同学,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乙组有17名同学,继续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段时间后进行统一测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试分析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原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是否一致?

答:/X甲=80.2,/X乙=69.0,a=0.01,t0.01/2(30)=2.75,t=4.27>t0.05/2(30)=2.75,p<0.01,;两种教学方法的数学效果差异非常显著。

85  76  80  88  83  70  73  81  78  68  75  90  86  79  91

65  70  71  64  81  56  73  61  65  72  68  80  58  69  75  64  82

3.某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绩按四级记分,即优、良、中、差。60名学生中被评为优者有9名,良为20名,中为24名,差为7名。问此评定结果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答:x的平方=∑(f。-fe)的平方/fe=10.38,x的平方0.05(3)=7.81,p<0.05,评定结果各等级差异显著,不服从正态分布。

4.在新课程改革中,有四种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农村小学进行实验,代号分别为A、B、C、D,为比较其教学效果,按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将农村小学分为县城小学、乡镇小学和乡村小学三个区组,在每个区组中随机抽取一所学校,它们分别被随机指派实验一种教材。一年后进行统一考试,得到各校的平均成绩,如下表所示。问不同学校四种教材的教学效果是否一致?

答:SSt=4202.92,SSb=2654.22,SSr=1016.17,SSe=532.53,dft=2,dfe=6,MSb=884.74,MSr=508.09,MSe=88.75.Fb=5.72.查F值表,得F0.01(3.6)=9.97,F0.05(2.6)=5.14,由于计算的Fb=9.77》4.76=F0.05(3.6),P<0.01,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这是种教材测验的平均成绩差异非常显著,至少有两种教材效果不等。由于Fr=5.72>5.14=F0.05(2.6),P<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各区组间的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至少有两个区组间平均数差异显著,进行区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四种教材在县城、乡镇和乡村小学实验的成绩

教材类型

A

B

C

D

学校类型

县城

乡镇

乡村

96

90

80

84

78

80

70

40

45

82

60

40

5.某市高中英语会考平均成绩为79分,某校有120名学生参加,平均成绩为84分,标准差为12分,问该校成绩是否优于全区成绩?

答:Z=1.42,P>0.05, 差异不显著。

6.随机抽取20名学生,随机分配在两组,即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前对实验组进行了某种训练,然后两组同时进行某种实验。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实验成绩如下,问两组成绩是否与参与训练有关?

答:t=-3.18,t0。01(14)=2.624,p<0.01,认为实验组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好于控制组的教学效果。

实验组

87  75  60  65  70  79  85  75  73  85

控制组

76  70  67  58  51  73  80  69  70  82

7.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上、中、下的高三毕业生,对于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其人数分布如下表。问学生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与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关系?

答:x的平方=10.39,p<0.05,学生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

 

报考师范大学的态度

总计

愿意

不愿意

未定

经济

状况

18

27

10

55

20

19

20

59

18

7

11

36

总计

56

53

41

150

8.从某年级随机抽取24人,又被随机分编在三个组中,分别接受A、B、C三种条件下的某种实验。已知成绩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问:(1)这种实验属于什么设计的实验?(2)不同条件的实验效果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答:这种实验是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实验。方差分析如下: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均方MS

F

组间

157.75

2

   78.875

3.489

    组内

    474.75

     21

   22.607

 

    总体

    632.5

     23

 

 

 

 

  /X1(24.375)

  /X2(19)

  /X2(19)

  5.375*

 

  /X3(18.875)

  5.501*

  0.125

 

                         C

24          19          14

32          16          25

26          23          21

19          14          12

15          18          24

28          20          16

30          25          20

21          17          19

9.某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绩按四等级记分,即优、良、中、差。86名学生中被评为优者有11名,良为28名,中为35名,差为12名。问此评定结果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答:X的平方=10.38,P<0.05,差异显著,评定结果不服从正态分布。

10.某英语老师为了研究在高中阶段“男生”与“女生”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的差异,把全班52名学生的由英语成绩按男生和女生进行分类统计。全班28名男生的平均成绩为70.4分,标准差为10.6分;24名女生的平均成绩为66.8分,标准差为9.4分。问李老师怎样评价高中阶段“男生”与“女生”英语成绩方面存在的差异?

11.某小学为了研究三种不同教材的质量,在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5名被试,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人,各组被随机地分配一种教材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问三种教材质量是否有差异?(取 =0.05,假设学生成绩总体正态分布、方差齐性)

 

 

 

教材

 

被试

1

2

3

4

5

70

74

72

68

71

75

80

77

68

75

70

72

66

72

70

 

12.某省调查研究表明该省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9%。现从该省的几所小学中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其中患近视的有75名。问这一结果是否与研究的结果一致?

答:Z=2.65>1.69,P<0.01,差异非常显著。

13.某年级学生对一位任课教师的讲课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态度如下表。问学生对教师讲课的评价态度是否与学习成绩有关?

答:X的平方=10.53,P<0.01,差异非常显著,学生对教师讲课的评价态度与学习成绩有很大关系。

 

78分以下     78分以上

 

很好

一般

22             46

43             29

68

72

 

  65             75

140

14.某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三年级中进行写作技能训练。他从所任课的班级中随机抽取24名学生,采取配对设计的方法,将学生配成12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月后进行写作技能测试,结果如下。问这位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否有显著性成效?)

答:X的平方=14.5,X的平方0.01(1)=6.63,P<0.01,认为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是否与智商水平有非常鲜明的关系。

实验组

17  15  18  12  15  11  10  13  16  18

对照组

   10   15  10   13   11 

15.水平相同的四组被试,在四种条件下学习,其效果如下。问在不同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是否

相同?

答:S1=8.04,S2=13.02,S3=7.8,S4=9.93,Fmax=2.786,取a=0.05,F0.05(4.4)=6.39,所以,F<F0.05(4.4),P>0.05,不同学习条件下学生学习成绩的离散程度相同,方差齐性。

序号

A                                D

1

2

3

4

5

6

88          86           82           94

84          80           73           80

82          73           62           76

67          64           75           83

72          92           80           65

83          58           66           72

 

16. 某市600名小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为65分,标准差为15分,利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推求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分以上各段可能占总人数多大比例?并估计各分数段各有多少人?

答:Z70=70-65/15=0.33,P1=0.12930;Z80=80-65/15=1,P2=0.34134。70—80分的人数比例为0.34134-0.12930=0.21204。选取比率为P=40/600=0.067,0.5-0.067=0.433,查正态分布表得,Z=1.5,所以录取分数估计是X=1.5*15+65=87.5。

17.从某市随机抽取350名7—12岁儿童,测得他们的身高与体重之间 的相关系数为r=0.91,又随机抽取18—23岁青年280名,测得他们的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r=0.72。问这两个年龄段身高与体重间的相关程度是否相同?

答:取a=0.05,Z=7.75>2.58,P<0.01,7~12岁儿童的身高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程度与18—23岁青年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程度差异非常显著。

18.已知学生的学习能力服从正态分布,某年级共有104人,按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结果甲为20人,乙为40人,丙为36人,丁为8人。问此评定结果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答:X的平方=26.64,P<0.01,评定结果不服从正态分布。

19.某中学让4初二年级学生做5套难度相同而题型不同的期末语文试卷,其结果如下表所示。问这五套试卷是不是平均数相等的复本测验?

答:(1)提出假设,至少有两个处理的总体平均数不等;至少有两个区组的总体平均数不等。

    (2)SSt=500.55,SSb=127.8,SSr=270.15,SSe=102.6,df1=4,dfr=12,MSb=90.05,Mse=8.55.

     (3)计算F值,进行F检验

          Fb=3.84,Fr=10.53.

     查F值表,得F0.05(4.12)=3.26,.F0.01(3.12)=5.95。因为计算的Fb=3.74>3.26=F0.05(4.12),P<0.05,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这五套测验的平均成绩至少有两套不相等。由于Fr=1053>5.95=F0.01(3.12),P<0.01,因此各区组间的总体平均数差异非常显著,至少有两个区组间平均数差异显著,进行区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4)列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均方MS

F

组间

127.8

4

31.95

3.74

区组

270.15

3

90.05

10.53

误差

102.6

12

8.55

 

总体

500.55

19

 

 

 

 

 

 

  4名学生对5套对试卷得分的平方和计算表

学生序号

XA

XB

XC

XD

XE

1

2

3

4

15

18

23

14

23

13

25

15

18

11

21

17

19

15

28

16

21

25

30

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