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插播一条出版消息:
2012年八月刊《MING明日风尚》杂志中,有关东京大学博物馆的思考和我的影像将与你在这个八月会晤。原稿写了近八千字,修修改改最后剩下了不到五千字。如果谈及此程的付出,总会感觉自己不够大度,值得庆幸的是终于要跟大家见面了。八月一日&敬请关注!
http://s14/middle/4b2c259cgc6ec2b548c9d&690
前两天去了一趟热海,在离开九州之后这是第一次来东京近郊的海边。松软的沙滩上人头攒动,我在冰凉的海水中扑通没几下就累了,倒是旁边的小孩子,玩的可嗨了。
一位大爷在沙滩上做着热身,那松弛的肌肉迎风飘扬。当你准备扭开镜头盖来一个特写时,他已游到了护堤的那头。
我躺在沙滩上看着眼前的这片蓝天时,有人拿着手机跟我说:刘翔摔倒了。我起来转身看了看大海,深情地演绎了“望洋兴叹”这个词儿。刘翔摔倒了就像女排败给日本一样,只是竞技体育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失误。可是我们的媒体在2004年的时候就赋予了刘翔一双“国民英雄”的翅膀,这让八年后的他不仅从跨栏上摔下来,也从高空开始落地。这样惨烈地景象都要归功于谁?http://s7/middle/4b2c259cgc6ec3ac39db6&690
这些天我一直在观看日本NHK转播和制作的奥运节目。它彻底颠覆了以前我对奥运会的解读。这种解读不是来自于观众席和运动员,而是媒体所传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在中国,新闻学是划分在公共关系的领域里,作为一种媒体的传播的手段和工具在被使用。而日本的媒体学则是归类在人文领域,以一种柔软地姿态把信息传达出去。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中国官方电视媒体除了金牌的详细报道以外,几乎忽略了那些银牌和铜牌。而日本媒体向全体国民传达的是,只要赢得一块奖牌,就是英雄。这样两个媒体截然不同的传达方式,就会产生两股不同的旋风。在中国,当然就会有那些拿了银牌却痛苦流涕地说: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的选手。也会有质问选手:为什么只拿了一块银牌?的官员,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不齿于金牌以外的观众。在日本,也会有那些拿了银牌却在痛苦流涕的选手,只是他们的说得不是对不起政府,而是在感谢父母和教练。而那些为他们鼓掌的观众似乎都被NHK电视台串好了台词,都是在为他们喝彩。印象最深地就是在街边采访了一位老太太,她说从这些选手的拼搏中,自己也获得了力量。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呢?我想这力量从泰晤士河到东京塔,并没有因为距离而产生丝毫的偏差和递减,这就是媒体的正能量。
归根结底,中国的媒体应该回归到人文领域中去,它除了带给大家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和娱乐八卦以外,还要具有一种最根本的人文关怀。
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不一定就是我们所理解到的事实。在很多时候,自己必须要去做一些无法判断地选择。微博这个东西太聒噪,我觉得自己不适合那里。把浪费在微博的时间用来好好度日,也许心会更接近这个世界的本来模样吧!
每一次到这里都想写一些轻松的东西,可每次到最后都会演变成一个如此谨慎和让人洩气的话题。有人已经劝过我了,那里不能谈民主和改革。所以我把那些露骨和敏感的词汇一改再改,这也算是一种人文关怀吧!
其实,我只是尝试着改变,但并不明了把这个未知的世界传达给谁。
各位晚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