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什么,是以爱的名义远离的借口?
(2017-03-31 09:08:16)还是在刚刚过去的上上周,父亲突然脑梗,挂了急诊,进了抢救室...
我顿时怕了,死亡,死亡,不会来的那么快吧,内心无数次不相信,最亲的亲人,你不要走,我不允许...
追忆,第一次关于死亡,是一场电影;出来的时候,我哭丧着脸,问爸爸,为什么主人公要死。还记的,爸爸笑着,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说,“人总会死的,没事。”他说的那么轻松,尽管后来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死,会不会很疼,但是,爸爸说了没事,那就没事。
写到这里,眼眶里噙满眼泪,鼻子湿湿(估计,可以跟我家狗狗米粒的鼻子一较高低了)。这才发现,现在的自己没有小时候坚强--“爸爸说没事,就没事。”
爸爸复查从CT室出来,那么泰然自若,我却心思重重。爸爸急救床的对面,就是一个在父亲的鼾声中,静悄悄离开的奶奶。我头一次亲历,眼睁睁看到身边的人走了,虽然是陌生人,但她是病友,室友...总之,跟我有点关系吧,就这么走了。那天晚上,奶奶的三代,好不热闹,哭天抢地,进进出出。急救室成了追悼室,我庆幸自己离开的早,妈妈把全部经过跟我描述,我已经接受不了。
去的那么安静,祥和;可是她的家人哭成泪人。她难道不知道那么多人为了她一整晚都不得安宁,甚至在你拍拍屁股离开的日子,还会有人每个清明为你难受吗,你难道不应该睁开眼,跟大家说点什么,安慰一下...
我在干嘛?胡言乱语什么,我,我......如果躺在急救室的爸爸,不是打着鼾声,我可能会去晃醒他,你别吓我,你给我来点动静,我不许你静悄悄地睡着,万一,永远睁不开眼,我,我怎么办?
姥姥的90大寿那天,她握住我的手说,姥姥还没看到孙媳妇,我答应她第二年带她去见,可是我食言了;
爷爷在他最后的日子,我这个二孙子没能守候看到他最后一眼,最疼我的爷爷,我对不起你....
我发现,我没有小时候坚强。事实证明,我错过了好多次死亡,我不敢再面对。眼泪已经掉下来,为什么,为什么自己不能坚强点...
再看看临床的奶奶,死的分明没有那么多痛;哭了一晚的家人们,抹去眼泪依然恢复工作和生活;活蹦乱跳的爸爸,安慰我说,其实昨天什么也没发生...你们骗人,明明人死了,明明你们哭的那么伤心,明明爸爸你是我和妈妈把你扶到医院,你们装什么英雄,装什么坚强?骗人,别再把我当小孩!
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家老小,带着还不懂事的孩子,有些小朋友甚至还没有见过活的爷爷,就只能在墓前磕头,烧纸钱。我还不如那个小孩,能够还那么小就祥和地面对死亡;我没去过火葬场,不敢;没有跟四位老人任何一个临终前告别过...为什么,我都正好错过?他们不爱我吗,为什么人生大事,不让我亲历,为什么?是谁干的,我质问自己。
姥姥过世一年,妈妈才告诉我,说怕我伤心(我当时还准备带着爱人去看轮椅上的姥姥)
爷爷过世,爸爸说你就别去了,那里不适合你
奶奶火化当天,叔叔,姑姑和爸爸他们,代替我们孙辈,送奶奶最后一程,说那是他们的职责,可是我呢?我想表达的职责,谁给我机会,谁告诉我,为什么清明是你们大人的职责,却从不让我们孙辈表达一下。这是谁给你们的权利?
我突然,眼泪止住了,哽咽停下啦。是妈妈,是我的爸爸,啊,是他们,让我离“死亡”总是那么远,只要靠近,就会被他们以爱的名义,支开。
从小我并不知道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但是过清明节却跟他们一定不同。我不用去八宝山,我看不到爸爸妈妈买的纸钱、纸花、我更不用堵在北京的祭扫路上。是不是该庆幸,难得一分清静,但是“死亡教育”一课,却从没有补课。
那天去了急救中心,我庆幸。能在父亲真的离我而去前,有机会亲临下那种“不详的祥和”。人们怕的背后,总会有原因的。错过那么多,就自己来补吧,我不怪你们,爸爸妈妈,你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会让我的孩子,早一点接触死亡,人其实是可以安安静静的离开,没什么可怕,哭后赶紧上班工作......
总之,死亡,就是一个人的人生阶段,一个家庭必须经历的步骤,一个孩子长大可以面对的场景(不管你想不想,迟早要来的)。
我缺课,自己补。直面死亡,陪伴死亡,吊唁,亲临火葬场,安抚情绪...我想到好多可以做的事情。如果这些都还需要等机会。但至少,今天我可以坐在这里,跟你们聊聊我自己对死亡得重新认识,算是起步。
我拿起手机,“爸爸,清明节快到了,你带我去看看爷爷奶奶;不,这不是请求,我必须要去,明天,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