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催眠大师》并非真的心理咨询

(2014-05-19 17:09:07)
标签:

情感

 

《催眠大师》并非真的心理咨询



 

   身边几个朋友看过〈催眠大师〉由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惊悚心理悬疑电影。我按耐不住,还是带上夫人,一同周末进行了观影。看完,爱人说我以为国产片会睡着,看来这部片子不错。呵呵,应该说很不错。尤其是当电影揭秘,徐峥其实是被反咨询后,我爱人对心理咨询的各种不解,跟我开始了细节的讨论:

 

   爱人:为什么徐峥称自己为心理医生,却不在医院而在咨询室工作。到底是医生还是咨询师?

 

  回答:我猜徐峥应该是咨询师,是擅于运用催眠疗法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应该首先是医生其次是心理科的;而心理咨询师不需要医生的执照。当然电影没有明确徐峥扮演的咨询师是不是医生。心理医生是我们国人惯常的表述方式。经常混同咨询师,但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主要是心理医生能用药,咨询师则不能。

 

  爱人:你们咨询,会接受一个称自己“没病”的人吗?她既然说自己没病那么咨询的动机是什么,难道咨询师不会去怀疑,如果你是接待他的咨询师,会被反催眠吗?

 

回答:咨询师从来不接待,认为自己没病的咨询者。所以,这个事情不会出现在真正咨询师或者规范的咨询师身上。借用电影一句话,”每个行为都有原因或者目标“。那么,来咨询的目标如果没有,就不能咨询。对于不认为自己有需要改变的人,也不可能进行有效咨询。所以,不会接待,更不会被患者咨询。这个只存在于电影里。

 

爱人:如果咨询师自己都有自残行为,他能给别人疗伤吗?为何他的老师会给他签字,你们圈里也这么乱吗?

 

回答:徐峥在应激事件后,出现的各种自残和不愿意进行治疗的现象,按道理不该发生在一个那么出名的咨询师身上。这个是不符合常理的。咨询师也是人,自己有了心理问题,会寻求督导疗伤,才能恢复工作。这是一个优秀咨询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徐峥本人可以不知道,而他的老师应该提醒。电影进行了加工,设计一个顽固的咨询师,老师又偷偷咨询的逻辑不太符合事实。这样的咨询师,应该立刻进行自我成长,接受督导。

 

爱人:看起来只是让徐峥接受那次意外事故带来的负罪感,难道必须用催眠疗法吗?

 

回答:不是必须的。可以借用其他疗法进行治疗,这里也是艺术加工了。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

 

爱人:问题似乎遗留了7-8年,而咨询一次就能好吗,他是咨询了两小时还是更长,能彻底好?

 

回答:肯定不能。一次咨询不管你用什么疗法,都不能一次见效,要慢慢恢复,多次咨询。这里有艺术夸张。

 

爱人:第一次催眠,是莫文蔚知道的后面似乎多次咨询,又被反催眠多次。这符合你们的原则吗?

 

回答:除了第一次,后面在咨询者未认同的前提下,不得进行私自催眠,是违反咨询原则的。

 

爱人:在咖啡里下药和咨询的时候记录,也是你们允许的吗?

 

回答:咖啡里下药为了治疗,肯定是非常规的。而咨询的时候记录,通常也要得到咨询者的认同,未经认同不得记录。

 

爱人:你老说咨询要有目标,他们咨询有目标吗?

 

回答:这不是咨询更像是一种博弈,像咨询师在做警察做的事情。

 

爱人:怎么咨询那么火药味,一点不温暖?

 

回答:这里的疗法大多偏向精神分析,确实一点都不人本。在现在的咨询中人本已经成了必然的因素,但这里显然更多是挑战,不人本,当然更谈不上人本理念的温暖、尊重、关心...

 

      别把电影当心理咨询。真正的咨询能解决徐峥的问题,当然也不必须用催眠疗法。大家当一部电影看就好了,咨询另当别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