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的几个实习咨询师开始有了些情绪。有人说,咨客只要方法没有咨询意愿;有人说,咨客是顽疾怎么就让我一个刚上手的来做;又有人说,咨客中途就跑了,不是个合格的咨客......
可是,我倒不觉得这是什么事情。或者在我像她们那会,却很少想过这样的问题。我当时想...
1、咨客只要方法没有咨询意愿
那我可以让她产生咨询愿望。因为咨客并不知道咨询师需要慢慢不能直接给出结论。咨客要方法是习惯行为。我们没理由要求一个咨客懂得所有的咨询环节,那样的咨客肯定做过咨询。
但是,咨询师有必要去说明要方法其实无效,慢慢把你的故事说出来,我们一起分析,找到解决之道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真得咨客还是不能领悟,那我会放他走,等等再来,不急,我会依然等你下次。
2、咨客貌似问题严重,怎么就让我上手
我给实习咨询师的问题,通常不会太过火。每个案例,凭我的多年经验来看咨询师是能应付的。但是,如果咨询师试图去拿症状去诊断,可能就会酿成大错。我们每个人在某个特殊的时候其实都是神经症患者,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接诊了,就一定会误诊。其实不会,一个精神病人永远活在病中。一个正常人,才偶尔是精神病人。所以,只有那些对自己不够自信的咨询师,喜欢简单看一时的症状,轻率的诊断重症。这只能说明你还太年轻,见到的还太少,不辨真伪,希望你能沉下来,多感受,少定论。
3、咨客中途就跑了,不合格的咨客
我做了上千个案例。总结到最后,就是一句话,不想咨询的人总会找个借口离开。所以,咨客闪人,首先问自己哪里没做好,没做对,让咨客误解了自己。如果,急于表达对咨客的不满,对咨客的不认可,或者说是咨客工作忙(为什么咨客要选择一个忙的时间咨询你呢,有想过吗?)
人做不到的,只有不想做。所以,我接触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现在看来是财富。有些咨询师很高调。咨客不懂的怎么问话,就说他不专业;咨客问题不够深刻,说她不是好咨询者;咨客中途离开,说她不认真;咨客不给反馈,说她不讲道德。我试问,如果咨客什么都懂,要你作甚?我们做咨询师,难道不是在咨客不懂的时候教会她们懂的吗?难道咨客认真不起来的时候,引发她认真吗?......
一个咨询师,勤快点,低调点能够补足自己技术上的不足;相反,把自己包装的跟大牌一样,谁回来找你,谁又愿意听你训斥和指责呢?(咨客会说凭什么呀?转身去找别的咨询师了,因为你这样的咨询师并不太难找)
一个只会在成功案例中学习进步的人,进步肯定很慢。因为成功的机会不多;一个也同时在失败的案例中学会的人,才是真得会学习的人。碰上一个专业的咨客,我们争取在咨询上有效;碰上一个不专业的咨客,我们争取学习怎么把他变的专业;碰上一个“踢馆”“捣乱”的咨客,我们就学着怎么面对他们的刁难......
经验来自你的学习本身,不是仅来自你学习成功的一点点。让我们从咨询中学习吧,不管我们将碰上什么,不必筛选,都是你学习的资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