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照例我的几位心理咨询师会接案例,接受督导。今天这个有点奇怪,爱徒老杨说这次可以不督导了,我一听挺高兴,可以省下我操劳的精力。而且咨客也说好,照一般人这就该结束了,可是我偏偏还要继续追问她。我关心她两个地方:
1、咨询目标是否明确;
2、最后咨询者是否很明确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方法是与咨客协商出来的)
我看到了她给我贴的咨询目标,可以,这一条通过;(以前咨询容易被咨客带着乱跑)
最后咨询者给我的反馈是有一个明确做法,至少是一个倾向,但不具体,不过一次能做到这里算很不错了。也算过。以前她做不到这个位置,咨询就结束了。
这两条问完,我挺高兴,因为比起她原来的咨客反应好得案例,要更好了。但是,我说问一句要命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个咨询者是不是能够折服或者是不是你能做到收费的标准。问完后,我有点失望了。验证了我的猜测,这是一个中等好的案例咨询,对于实习生来说算很好了。但对于收费咨询师来说,不及格!
跟老杨在QQ上我问完三个问题,我说我愿意为你写一篇博客,还从来没为哪一个我的实习咨询师写文章,是你的认真,也是对我的爱护。我决定心甘情愿付出。具体见如下:
咨询能够在最后有个具体建议肯定是好得。但是,这个治疗建议,可不仅仅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要用来帮助咨客发现自己的。由于本案例不能公开,我举另一个事情解释。
如果高三的优秀学生在考试前,出现了想弃考的愿望,经咨询师调节后告诉他,你只需要关注考试本身,放松心理,不要去过多想结果,这些建议咨客去用了,而且可能是有效的(我们姑且认为是有效的)。咨询师的分析是,咨客怕失败,更看重结果,对自己信心不够,所以出现了弃考的想法。咨询结束了!
但这还没完。我们忘记了去剖析为什么这个优秀生会选择放弃大考,而别的优秀生没有。难道别人就不担心考失败的结果吗,难道别人考失败了,就不会承担任何压力吗...那为什么这个咨客会有这种现象呢,他有什么不同于人?这个咨询没有触碰,也没有针对这些深入建议。
表面上咨客用咨询师的建议去做了会有短期的效果(在不出现意外的前提下),但是一个问题就这么简单搞定吗?通常不会!因为咨客长期沿用的“问题式”思维,不会因为用对一个方法就全部改变;她只会延续过去“问题式的思维”去做正确的方法,结果就是把正确的方法用出问题来,哈哈!
所以,建议执行时,肯定会出现困难,出现意想不到的,自己可能从没碰过的。而注意,我刚才提的几个所谓“深入问题”(跳到上上段去回顾我的哪几个问题)
这个优秀的学生,弃考!如果是不能承受失败,那么就变成另一个问题,他是怎么处理和解决失败的。是逃避结果,还是拖延可能的失败出现?咨询是把表面的问题深入化,是把咨客的行为透视化,是把不愿意触及的问题可见化,是把不敢的事情承担化......
我想,之所以有人愿意找我咨询,是我不看表面上别人已经看到的所谓问题,因为如果我也反馈这些给咨客,咨客凭什么觉得你比他看得远,或者他明知道的东西改不了,凭什么你再说一遍同样的话,他就能改?是要咨询师去发掘他没看到和不想看到的东西。这是深入了。
我喜欢我的几位实习咨询师最近大幅度的进步,也不遗余力公开我的“白氏秘籍”给他们。我跟老于(另一个实习咨询师)说得最多的就是,我要告诉你秘籍,呵呵~
让一个咨客听你的,让一个咨询有效果,让一个咨客下次还来找你,都有些规律可循。你们理论是都学了不少,但是怎么让咨询做到牢牢锁住咨客的心,让咨客死心塌地跟着你改变,让自己只要动点小力,就能让咨客有超强的改变,这些都是我的秘籍。这些也很少来自市面上的书籍。但我会给你们讲到......
学过了秘籍,要会筛选和分离,要学过后,大胆尝试并大胆忘记,把它改成于氏秘籍,杨氏秘籍......这就是成功。因为我的,就是我的,放在我身上,怎么都那么贴合,而直接贴到你身上就怎么都那么不舒服,模仿--改变--形成自己,是咨询实践的三大步骤,也是必须走的三步。祝愿你们快快成长,长出各自的秘籍来!
6月咨询师招募中,迎来周咨询师,来自哈尔滨,我已经查收到了你的督导费,明天正式开始我们的培训。报名方法参看关联博客“给实习咨询师的几个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