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9公布的“女性生活蓝皮书”暨第5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结果今日公布。据报告调查显示,城市女性最焦虑的事情是:物价上涨、买不起房和家庭收入低。其中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结果,以下一一分析:
收入多少与幸福度不成正比:
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在4001~4500元的被调查者主观幸福感分值最高,为60分;
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0元的被调查者主观幸福感分值为44.5;
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000元的被调查者的主观幸福感分值最低,为28.4分;
可以发现,收入越高,其实并不越幸福。这个现象其实在男人身上也早已验证,据相关调查世界500强的富豪男人们,他们的幸福度比一般发达国家的中高收入的男人们,并不高,相反,由于工作压力带来的负面,可以平掉由于收入带来的物质刺激的欣快感。
收入高,代表着责任多,付出多,这些属于精神压力;从纯心理学来看,太高的可支配金钱,会让人很快对获得的快乐(用金钱换来的)失去兴趣,从而再去寻找其他快乐。所以,高收入阶层的快乐持续时间短,不稳定,刺激感低,需要变更频繁,并不能带来我们预想的高收入高快乐!
学历不决定幸福
本科学历的被调查者主观幸福感分值为50.7分,高于其他学历被调查者;
大专学历的被调查者幸福感分值为49.4;
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者的幸福感分值为46.5;
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的调查者主观幸福感分值最低,为45.9分。
学历在我国有点浪费,高学历者进研究机构,而那些进不了研究机构的高学历者,进了一般本科生如鱼得水的机构,往往有大材小用的自我认识。在我国职业与学历结构不均等,带来人才浪费。更多的就业其实不需要硕士和博士,从而这些硕士不能得到应有的施展空间。
地域差异产生幸福差异
青岛、郑州和杭州女性的主观幸福感位列前三,兰州和北京下滑最厉害
城市病已经严重影响到北京等发达大城市。地铁拥挤,开车堵车,居住成本高,早就成了北京的诟病,身为北京人,带来很多文化、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必须承载更多来自诟病的压力。
据心理学认定,人是亲水的,所以能够生活多水的地方,自然会让人随时解压,青岛和杭州上榜势在必得,郑州有点黑马,但我喜欢,因为那里还有我最爱的咨询师朋友,呵呵~
改天去旅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