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评论博客评论

(2010-09-20 11:13:47)
标签:

情感

分类: 心理理论

 反评论博客评论

   上周给学生们上了一节课叫“偏见”,我有个建议就是,人人都会偏见,那我们就利用偏见,了解自己。昨天,学生给我微博写,“人人都说别人偏见,但是自己也在偏见别人”,很精彩,算是给我上课的一种最好反馈吧!看不到反馈,其实作为老师的职业病,就是慌张,不知道大家是理解了,还是不理解。

 

   跟评做完了,14日作了一次集体线上讨论。其后西娟写了一篇我们依据什么在分析? ,其实正是我的本意,在跟着几个评论中,我猜有两个人理解了博客跟评和讨论的意义。其实费劲巴拉地思考一个团体活动,我是要追求结果的,除了大家参与的兴奋,最后希望能够落实到各自咨询中吧!毕竟跟了一天的讨论,时间我现在都觉得很奢侈对于我来说,哎~

 

   言归正传,“请问你以谁的名义忙”我的跟评是在共情,因为发现几乎没有一例跟我的咨询完全一致,这非常好。说明信息不明,让大家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投射出了自己偏好的方式。精分思路、认知思路都有,真所谓百花齐放。我当时心中其实有个答案,但要跟二十多种不同于我的思路共情,感觉有些难受。这个练习我自己常做,去根自己不那么匹配的价值观去共情,可以训练我的宽容度和增加我的信息量和对问题的敏感度以及换角度思考。所以,在讨论时我不给标准答案,其实也没有真正的标准,大家的思路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而讨论中,发现有人偏于情感、有人执着于幼年、有人看重的是职场角色。我只想说一句,咨询师最最要不得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敢肯定或我保证他一定是...”这种表达不得不怀疑一下,是不是自己个人情结的强烈投射在作怪呢?我们知道,一个长大的孩子如果有不安全感,会有多种可能,一种是幼年安全感缺失,另一种就是幼年安全感过度饱和,长大后无法实现等同的安全感。

 

   我欣赏有咨询师在联盟群内自我剖析了自己为何说咨客一定有情感原因,最后这个结论跟自己有关。其实,每个人的判断都跟自己有关。在我的咨询思路中重视边界、平衡和代偿,相信潜能,那么我的治疗建议就会由我的这些价值观投射出来。我是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价值观投射,自己看重的是自己缺失的代偿还是过度满足的比较偏颇。人人都会有,不是不足,就是过之。有时间自己回去看自己的评论,为什么要强调这个,而不是那个?跟自己的关系在哪里。

 

   而针对为什么只买贵的博文,提出的几个问题。如果咨询师不是在模仿别人回答,可以比较下别人和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有人倾向于把问题想的简单或偏向好的一面。而为什么有人会将问题觉得只是生活中的作料,不值得探究。最有价值的是治疗方式,以及全篇几个问题的倾向性。我看到有几个,让我觉得这个儿子好辛苦,于是我推测会不会这个咨询师在家里很孝顺,做了很多该做的和很多本该别人做但别人没做,自己默默承受去做的事情;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代偿,自己特想做,自己又没机会做,希望咨客去做。你看,问题总是会有多种可能,甚至极端的方向。有部分比较明显的回复,我做了自己主观的判断大家可以去看看。就不另行讨论了,我怕自己又看不到反馈,心里难受,呵呵~

 

   两次活动,结束了。大家在我的评论中写成长篇的博客,辛苦了,辛苦就要冲自己索取收获,问问有没。最后祝大家中秋快乐,让我们一天天成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