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备课时阅读到快乐的方法,其中有一条用快乐的行为就会快乐;比如说话多用关心、爱和正向感情的词汇;比如多点头少摇头,比如走路向着阳光,挺胸阔步甩臂走。这些都是行为,但这些行为却会直接导致快乐;与我们传统意义想到的,真的需要有打动自己快乐的事情出现,才能让自己快乐,思路正好相反。
说到这里,最近我与几个咨询师进行了一对一督导。其中,昨晚晨双跟我说起评论时,我给她了几个思路。我每天阅读大家的博客,同时仔细体会大家的评论。很容易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在联盟内部我设计的自我学习思路主要包括:
1、写博客-反思和记录;
2、评论-学习别人和共情;
3、做案例-实践和发现问题;
4、案例讨论-扩展思路和比对;
5、督导-指出问题和提供训练方法;
6、成长-挖掘个体问题根源和心力提升; 主要这六个提高咨询师的环节。
上次写到如何写博客可以提高更快。近期有了好几篇很出色的博文,心理特别欣喜。如下,我想说对于“评论”环节的设计含义,和如何提高的方法。
博客评论的意义
现在的评论主要是认同博主的文字,这样做有点点共情,但更多是为了关系的拉近。当阅读某篇好的博文,如果写评论的出发点是为了赞扬对方,那么你所有的精力只是为了寻找到对方的好,然后原本或夸大地写下来。(别介意我说“夸大”,这是国人的习惯了,一句夸人的话水分至少超30%,完全是无意识行为不多谈了。)可是,这样做并不利于自己成长,仅仅是拉近关系了而已。那如何更有效的成长呢?
成人的成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己撞了南墙才回头,绝大多数人是这样;另一种是看见别人撞了南墙,自己就回头。后者是聪明人,咨询成长不可能什么都亲历亲为,那样首先不可能,其次见效慢。那好,看看同行们,在同样这条路上,都碰上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这些从看同行的博客中就可以了解。然后,写评论时,把别人的经验换成自己的,这是写评论的目的。怎么操作呢?
以前看见别人博客精彩,评论说“你很出色,向你学习”;听起来就有几分虚伪,不落实,博主也会怀疑你是真心赞扬还是......中国的信任危机,即便你真心,也会让人多几分防备,所以要尽量避免嫌疑哦,这种表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你把对别人博客的收获转化为对自己的利用。比如说博主写的对于我自己,在我的经验中可以怎么理解,在我碰上问题时想怎么处理,可能会有什么结果。你是将对方的思路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然后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写出的评论,博主一看你是真看懂了。不必说漂亮话,博主也会觉得博文对别人产生了实际的作用,这难道不是真实的赞美吗,还需要检验不成?
想多做少的人会成为什么
当然,一个评论无需压迫自己一定要写成啥样,但至少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写下来,确实可以让你的思考多做一次重复。很多人有很多思考,但是如果不结合练习,思考要不然没用要不然变成阻碍。咨询师这行业很容易变成光说不练,光想不做的毛病,对自己的思维太自信,就想当然了。忘记了我们的心理学课程说过,“重复”是一切变成实际的必须过程。写下来是重复,在实际中用一次是重复,给别人讲一遍也是重复。你三者必有其一吧,如果只是想想,那么大脑也不会把你当回事,想过就自动遗忘了,总喜欢想但懒得重复的人,长此以往,就会脱离实际,自命清高,高看自己或把问题想简单化。这样的人做咨询,自我感觉比实际要好,自我感觉比咨客要好。
只看对方不足不看自己缺陷
另外,在评论时,我们喜欢过多看到对方不足。这其实是另一种满足人性自我的需要。人性中,有一种习惯发现对方的弱点,这可以满足自己;看见对方的强项,会自觉惭愧。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很浪费时间。当我们阅读博客时,如果是在找对方博客的问题,如上和你想赞扬对方同理,你的精力耗费的都仅仅是用来取悦自己或润滑关系上了,对自身提高无意。尤其咨询师这个团体,容易互相攀比,彼此小看。因为我们敏感,下意识就会被自己的内心需要牵扯地走。如果当你看到对方的不足,瞬间小满足一下自己就行了,告诫自己不要也有这个,就过去了。少拿精力去挖掘别人的不好,虽然这是咨询中环节,但是拿到生活中很令人反感,稍不留神,嘴里溜达出来的语言就有这个倾向,对方也是咨询师,怎么能听不懂呢?
所以我以为,为了应对这个性格,咨询师在生活中要被动分析人。别人的问题,在未经本人允许前不提,不说。说出来满足自己先呢,还真是对方的需要,可要分分清楚哦!另外,主动剖析别人留在咨询中去练习,更符合环境的认同,不必担心这个训练做得少影响咨询技术提高;而在生活中,多用点心力关注自己的弱势。
在我以为,这个训练,远比关注别人好。一个不会内观自己的咨询师,不知道自己的秉性和弱点,咨询中的问题也很不容易发现。案例做了一大把,咨询技术还是小步慢行。咨询中的问题大多都是自己引起的,不是咨客。若不知道自己哪里弱点,就会习惯性将问题指向外,比如环境或他人。而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弱点,是因为此事件正好满足了你的弱点,就形成了问题。
比如生活中难于决断的咨询师,在咨询时会较少思路和方法或者不敢明确咨客方向和建议;比如生活中对自己感觉过于良好的咨询师,容易对咨客的问题很难感同身受,认为问题那么大点,你怎么就会受不了呢?;再比如生活中喜欢追求浪漫和不切实际的咨询师,通常给咨客的建议和方法也不容易切合本人,很容易让咨客感觉方法听上去很美,做起来无效或很难操作;最后比如生活中喜欢讲道德和过度遵守制度的咨询师,咨询时会有教育或训斥的口吻或者束缚在制度的条条框框中,咨客的问题也是自己的问题,无法自拔,不能变通灵活,等等!
行为的产生自然衍生出符合行为需要的性格或思路;用1、2、3...来写博客,你就容易只总结,不深入;因为格式决定你不可以深入,久而久之,人的思路就被1、2、3了,深入不下去。梗概和总结当然在需要时是好的,但在剖析问题时是祸害。我们不可能万事完美,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哪里不美,找一个应对。喜欢长篇大论者,用1、2、3来写约束一下自己奔流的思绪;习惯了1、2、3的人不妨换一种方式深入一下,呵呵,对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