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中遇到这对跨文化的情侣不多,一个是亚洲人一个是欧洲人。在咨询中,不断发现女咨询者跟我说,男友跟我说要沟通,有什么就说出来。虽然,咨客是个在事业敢打敢拼的人,不过情感上却并不够主动。嘴上说,如何要尝试,但我总觉得她的行动要慢半拍,呵呵,经过咨客的授权,让我在博客中可以对其进行点评,看到了可别说我哦!我们昨天晚上的咨询,探讨到了这一点。当咨客对欧洲男的一个行为决策,产生质疑,她转过身来问我。我想了想对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何他要这样做。不过,我敢肯定的是,咱们俩在这里猜测,肯定猜的不是事实,很难确定是真实的事实。
语言在伪装我们的意图
我并不关心为何老外会做出这样的决策(但咨客关心)。我更关心的是,这个决策在咨客心中产生了什么,产生的疑惑咨客又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她解决的方式是无力还是有效?同样的事情会不会下次重就等等。我不关心咨客说什么,只关心她为何想说什么。语言是假的,是人类表达情感和目标的装饰。可以表达的很华丽和简朴,但是它传递出来的含义才是咨客想告诉我的,不是语言文字表面。比如;咨客说男友的行程安排不合理,问我是不是不合理。我会问她,为何你觉得不合理,既然你觉得不合理,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对吧,其实对于一些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也不可能知道她一定是合理的吗?但是为何一件可以说得清楚的小事,在咨客面前要拿出来谈;为什么咨客并不打算跟对方摊开自己的想法。她怕,那么她在回避什么呢?为何要回避呢,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对对方没信心。我想更多的是对她们之间的关系没信心,并怕失去或破坏吧,也许!
躲闪的是不敢触碰的地方
当我这样询问咨客:“你为何不跟他探讨你的质疑呢?”咨客又突然将话题转移到她有多难,有多辛苦。我没有接茬,知道跑题了,于是跟一句话说:“因为你很难,很辛苦。所以就不跟他探讨你的质疑了是吗?”呵呵,咨客笑了。她明白我的意思,很明显咨客的的话题转移,是碰上心中不愿表白的东西。这是咨询的关键。咨客躲闪的东西,是症结所在。
后面,我们澄清了她的顾虑。咨客不习惯直接表达,或者把这种不同呈现出来。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东方人的某种思考惯性。可惜,你面前的人不是东方人。你的迟疑,你的委婉甚至沉默,对方看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反馈;弄不好还会成为无法逾越的鸿沟。显然,今天我们探讨了一个跨文化沟通的事情。
东西方交流方式的碰撞
西方人的直接碰撞东方人的含蓄。据咨客说,早在几个月前西方人就说了,你一定有什么都说出来,我们好避免矛盾。咨客也感慨,白老师我们今天说的沟通,鬼佬竟然几个月前就有了先知。我微微一笑,几个月前似乎我们还探讨不到这个问题,当时说你未见的能理解这个的必要性,那个时侯有更重要的要处理,是吧!
进一步深入。西方人的思路可能是以说与不说来划分。出来来代表,有不同有分歧,需要调整;而如果你不说出来,就没有事情;东方人以说出来的后果来决定说还是不说出,当结果难以承受,可能会选择暂时不说。我们更多考虑是说出来的时机和结果。我们比较复杂,这样的复杂可以理解为全面周全地考虑问题,有时也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于东方人行得通,跟老外偶尔就不那么好使了。
喜欢跟自己有同样优秀特质的家伙
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交流。咨客是个比较开朗、直接、敢做、敢承担的人。这些特质更多西化一点,所以她喜欢具有跟自己特质相似的西方人。但是咨客还是很传统的东方女性,对养育子女责任心重,情感表达含蓄委婉,渴望被动关注等等。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你在中国做好你的委婉,不用改变;你在家里可以适当西化一点,努力向西方人的表达方式靠近一点,而你的未婚夫也会渐渐理解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而适应你而东方一点。
“喜欢他,是因为他境界高于一般人。他能很早就关注我们的沟通,对我的喜欢也绝不是国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和程度......”几次咨客在咨询中,这样流露出对老外身上西方人文化的难以言表的感觉。我明白一个东方人爱上西方人竟然有如此多的惊喜和意外,呵呵,祝福你们!
我作为国人喜欢国人的家庭和谐观和对于家庭的责任感,但也反感说话时说一半吞一半的模式。同样,在家里我跟爱人用西方人的直接表达。在外面,嘿嘿,我还是中国式的交流。顺应,因为你的脚下是黄色的土地这个是不可改变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