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是不是理智化防御?

(2009-10-22 14:00:33)
标签:

情感

分类: 杂论

你是不是理智化防御?

    上周末与董和荷两位好友去北大听来自美国的精分。课程很浅,不过却给我补充了一些漏洞。在我的咨询中,我也碰上了一种拒绝“理智化”,这是在讲到精神分析中,关于“防御机制”的一种。在说到这个词时,我第一个反应是“合理化”,捅捅身边的小董,他摇头不是一个意思。后来继续听我明白了,原来在很多咨客中,都有理智化的,而用我的语言被界定为是浅思考,与不愿深入。回忆中,我对于这样的咨客,确实还真有些无力感。

 

谈自己的痛苦犹如说别人

    记得那是在大学里面接的一个案例。恰好,那天我安排咨询师学员旁听我的案例。被咨询的学生,在探讨她的幼年如何被性侵犯,成长中如何去忍受痛苦,现在回忆时又如何感觉到痛楚。可是,从头到尾,最让我纳闷的是,无论是性侵犯还是更严重的事情,所有的描述她虽然说得都是自己,可是却是微笑着表白;每次蹦出一个让我都咯噔一下的词,她等我反应,我看到她的微笑,我都茫然该表达我的吃惊还是该赞叹她的大度。虽然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却好像在描述别人的事情。我感觉不到她的痛苦,感觉不到她想解决的冲动,甚至我都猜测会不会她早就有所准备或说过无数次,再加上今天知道有外人(指我带的咨询师)。隔离,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隔离”。

 

    如果一个人不能解决自己的痛苦,也无力或做过了努力,最后终于失败后。她决定放弃自己的努力,那么最好的疗伤方法,就是将那段痛苦隔离。忘掉那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去触碰,不去提起。久而久之,这些事情再次被翻出来时,她找不到真实的感觉。甚至会让然觉得,貌似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

 

咨询师说啥我都是有,都承认 态度可好嘞

     这个案例很难表达真切。我还是换个现实中的事情,比如咨询中我说我发现你很压抑,咨客说对我很压抑;我说我发现你不擅沟通,咨客说没错我不擅于。我说你不...她说我是...

 

     发现没,她统统承认。理智的让我竟然没有了继续深入的愿望。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好无聊都,呵呵!多好的咨客,我说的她都承认,那我来干嘛来了?她需要咨询师吗,需要这个咨询吗?心理开始翻腾这些想法。终于明白,原来她的“理智”是在防御。我会发现这样的回答,让我没有了继续剖析下去的愿望,不仅是不想,更有点不愿。你看人家表达的那么到位,一定自己早就做过思考,如果我还继续剖析深入,岂不是太不识相了?

 

     可是,这种理智,正是咨客的防御机制。你不妨试探下问,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成长的方面,请问你为之做过什么具体的努力吗?答案如果是否,这便是防御!她把这样的问题停留在表层,是一种伪接纳。如果他真的接纳自己问题,就不需要咨询了,呵呵,是吧!这些制造矛盾的因素,要不然消灭,要不然接纳,不存在第三种。

 

检验理智

    检验咨客的“理智”,往往使我们搞懂一些糊涂的东西。看似很配合你,看似都明白,看似态度很好,但背后隐藏着不可知的东西往往很大,很深,甚至咨客没勇气说或者并不想告诉你。检验咨客对于事件的合理态度,往往可以一眼窥探她问题究竟有多严重。严重的问题,往往并不是表达出来的程度;而是那些没表达,或者轻描淡写过去的。一个经过性侵犯的人,如果自己意识到了,她可能表现的如此大度吗?我不禁想问。就好像“刻意伪装”其实没有“无意识伪装”更严重一样。当问题已经变成了朝夕相处的习惯或行为模式,改变起来就必须要深入骨髓了,要慢火。一旦形成人格的东西,轻易是很难让当事者愿意与之分离的。

 

    这个时候,不要跟她理智地对话,你会发现你说不过他的。要用体验,谈感觉,谈正常下的,大多数人的感受。让她去对比,去让她自己体验,自己哪里与别人不同。鼓励她表达真实的感觉,你可以因为性侵犯而变得歇斯底里,可以表达愤怒,这些都是正常人能接受的态度。最大的愤怒是被压抑的,而不在爆发里。爆发至少还表明不愿控制,而压抑则表示无需爆发了,爆发是无用的还爆啥子嘛!

 

    做个咨询师也同样。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人,很难做的优秀。若习惯压抑真实的感受,渐渐你也失去了体验咨客真实的感受。一个优秀的咨询,可以真切体验到对方,并在合适的时机共情或治疗;而这个所谓“合适时机”,首先自己要有对事件合适的体验,不过分也不要不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