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第5次课了。一上课,我就说好像好久没给你们讲课了。其实我是想说,想念大家呀,不过都是女咨询师没敢,哈哈!从第一次课就开始讲如何共情,如何询问,如何感知咨客,其实都是在为今天铺垫的,就是进入到治疗阶段了。挑战,要做支持性的挑战;就如同吵架要做建设性的吵架一样。我们挑战的是咨客的狭隘思维,过分恶魔化的未来和夸大的自我伤害!所以,挑战是为了治疗,且必须在挑战的时候更加注意共情,否则变成一场论战,受伤的也许除了咨客还有咨询师。
所以,我以为“支持性挑战”是超越初级咨询师的必须。那些只敢跟咨客嘻嘻哈哈,不敢说咨客“不”的人,永远....咨客算是白来!在训练中,我带咨询师学员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你跟他保持肢体的支持,可以用语言表示跟他不同的意见;而只会用语言表达认同,却不会用眼神、身体姿势、手势等支持对方的咨询师,其实咨客一眼就能识别。所以,我们不要过于担心我们与咨客的不一致,相反咨客的知行不一致、肢体与语言的不一致等,恰恰就是我们应该指出的。我们罗列了5种不一致,和4种挑战后的可能反映。以及我们探讨了挑战前的准备,挑战时的时机,挑战后的判断等,做了归纳。昨天少了模拟的环节,更多是大家直接回应我。课程也总是由于内容太丰富被一拖再拖,呵呵!让大家回去晚了......
四个学员,道德感很强。上来,我就借用陈瑜的观察作业(上回的作业),做了一次阐述。表达了我对社会的腐败、官僚等等的不满,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我做咨询。因为我的心没有被扭曲,我就可以灵活去应对那些扭曲的咨客。但是,如果我们的道德感过高,超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状,那就坏了。你就变得不真实,甚至你还会发现你会与咨客有着同样的困惑,无助感。所以,我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即便深陷污泥仍旧可以洁身自好!灵活,可以智慧灵活地面对你无法抗衡的社会问题!
人善被人欺,这句话从心理动力学来看是实实在在的真话;要想长期作个善人,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你欲要完成善事,必须保全自己不被伤害。如果你为了完成善举,却牺牲了自己,那么你今后也将很难再做过分的牺牲,而仅仅换取微不足道的回报。当付出与回报不等时,你自己的心理平衡天平就有可能会被颠覆。我们常常看见一个想行大善得人,最终由于无法饱受社会的冷眼和折磨正为了大恶。就是一种极端向另一种极端的变化,其实我倒认为这种变化是邻近的是容易的,因为都是一种不平衡!
咨询师中有人用“麻木”来形容我们可以做的反映,我觉得还不到位。麻木的思维也可能导致僵化的行动或没有行动。保持一个鲜活,灵动总有变通方法的状态很难。在面对一个看似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下,如果我们能够洞察事情的发展规律,兴许我们不会那么恐怖。咨询师要让自己灵动,要让自己点子总比困难多。那么就要时时刻刻关注你的社会,你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善良不失尊严又能活得很好的人,去关注那些不走“黑暗”路又能满足自己让自己过得很好的人。
其实我觉得,人在一个地方被打击,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寻求安慰;一个人的工作不被认可,可以把兴趣培养大让自己满足;一个在单位受气,可以把家庭培养成幸福;你总得占一条。而心理不够健康的人,往往认为这个不行了,就所有的都不行了,你傻!这不是在折磨自己吗?人活着总有不同的活法,你不断在一个地方跌倒,还硬要在这个地方爬起,还是傻!如果这条路就注定你跌倒,干嘛要在原地爬起,可以换个地方走吗......
一个咨询师,如果不懂得迂回。不懂得让自己的优点更优点,而总是关注自己的缺点为何总不能消失,那么你将耗费大量精力。改掉一个缺点往往比发扬一个优点耗费的多得多。所以,不要试图作个万事接通得人,也不要做个万事平庸(你会有很多不满无法发泄)的人。做个有小缺点和大优点的人。可以有很多不足,但都被一个大大的优势显得那么不重要。你会因为你有一个伟大的优点而自豪,就不会总是关注那些屁大点的缺点跟他们较劲终身!
我们的教育是批判性的教育,也是一种很落后的教育。导致人悲观的比乐观的多。你若乐观会有人批驳你盲目,你自卑却从来没觉得你不对,反倒还说你谦虚?真是奇怪,天天自卑的人,哪里有心情去改变自己呢?一个人稍有名气,就会钻出绯闻、骂名,好像人要出名就一定背后有不干净的东西一样。要不也给你整的不干净。我们不宽容呀,社会不宽容,人与人之间也不宽容。心理疾患来源于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这样的文化下,这样的情景又怎么可能不多起来呢?市场很大,咨询师要挺住了,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