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老人生病,我们打探医院有没有合适的大夫,挂专家号。据业内人士劝告,不要挂主任医师,因为主任医师是医疗最高技术级别。我们很不解,难道不是最高的最好吗?业内人士说,这个不假技术级别高,应该水平高,但是责任心不见得最高。如果是不很严重的小病,不妨挂副主任医师的专家号,因为他们还打算升职,还有升职的空间,需要努力方可达到,态度往往比某些牛得很的大腕要责任心强,有耐心。治病有时候就是看大夫的脸色,某主任医师看病时让学生上,草草看了就去打电话聊天去了,这样的人医德败坏,技术职称再高也没用,病人心情也会很受影响!
相反,我们有幸约到了一个副主任医师,态度和蔼可亲,本以为很重的病,让奶奶级的医生耐心询问,心情立即就舒缓了。她不着急不上火,询问很细,看了近20分钟,让我们患者家属深感这专家号没有白挂,值得!中国人如果有钱,就要最好的,但顶尖级人士,对于自己的职业道德是否会因其地位的无法撼动而变得粗暴和令人遗憾呢......
从“次优”理论来看,不给自己逼到“最优”状态,往往是给自己留后路和空间的表象。从来不要承认自己是最优,这也将有助于自己不断走得更远。当然这世界们本来就没有永久的最优,成就也仅仅是暂时。相反如果,你把“最优”当成必然,势必人的本性就会暴露贪婪、狂妄、骄横!我们不是不喜欢最优的技术,而是会反感由于暂时性达到最优所滋生的附属品。人吗,总会在不经意间跳入自己挖的陷阱。那些桀骜不驯,自以为是的最优类,往往早就忘了作为凡人的必然:缺点,人是不可能没有确定和登峰造极的!
次优信条,不仅可以让人不断自我敲打,自我惊醒,戒骄戒躁。同时,感觉到你的有血有肉,又真实!
作为心理咨询界,稳扎稳打是不变的黄金法则。看到别人走得快,也无需眼红,红极一时也许就意味着即将灰飞烟灭,“续航”能力才是作为持久的真正考量;作为次优,没啥不光彩,也并不渺小,相反甘当一辈子的次优,将会不断丰富自己,不断警醒......而且生活难道不也是如此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