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你听到什么?

标签:
文化 |
分类: 督导纪录 |
11月6日,我的新课程,头一次展现给同行们,不免心里紧张又幸福。全部人员都是心理咨询师,大部分是来过我的单位,有两位嘉宾却还是头一回,先后接上她们。夜晚我们的大院着实让大家感受到宁静和安详,最近活动总是安排在夜里,都快成“夜总会”了,呵呵!
课程是讲“如何听懂咨询者的话”,我总结了在自己咨询中如何辨别咨询者的话语,常见的句式,引申的信息等等。课程比我想象的进展要顺利,上来就先让大家理解我要讲什么做了个热身练习。让董如峰老师坐到了前排,模拟体验环节中的咨询师,而我来模仿说话含混不清的咨询者。热身的歧义句式是我模仿咨询者说话,抽离出来的一句。让模拟咨询师在短时间内搞明白咨客的真实含义。其实很难,脱离语境,与我们的惯常思维逻辑相悖。
这样的歧义句式在课程中一共就三句,除了第一个热身练习是我编写得之外,其余均是真实案例。课程采用步步推进的方式,每次三句话出现,只让大家体验一个环节。比如,第一次先让大家补齐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第二次让大家体验这句话的背后意思,第三次体验这句话没有说出来的意思,第四次推断这句话的说话者的个人特质,第五次这句话的可能意外有什么,还有第六次......
其实这个训练,训练到了很多环节。诸如我们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把握,我们的经验系统构架的是否充盈,我们的灵活性与换角度思考能力等等,我们突破自己刻板印象的能力等等。我想用来自清华大学的咨询师乔一给予这次活动的文字感想来说明:
“小白的课程可以帮助我找到咨询中的感觉,比如:在对话中,他说:“你漏过了一点。”我被点醒,虽然对方说的轻描淡写,但果然是漏过了重要信息。而看别人的咨询也收获颇多,真是好似看到一个人在迷雾中遍寻不着方向,而真相就在那里偷偷的招招小手,露个小脸。很好玩......所以如此直接的二手经验也是弥足珍贵的咯。”
“......比较受到启发的环节,是行为模式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