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的最后环节是产生行动,化作个人新的行为。新行为最初是由新观念而来,观念在重新建构之前是需要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三十多年的顽固行为模式,几次咨询是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个道理虽然朴素,但是并非人人在生活中都能沉住气。我们生活在很浮躁的时代,能在浮躁中求得一席宁静需要点功力。
周末这个咨询,咨询者是个具有极高态度认识,而且行动力强的人,上次留的作业,不仅完成,而且发现了一些效果。我说上次忘记告诉她这个思路的逻辑,这次补充给她。因为,我大概猜到,我们虽然做了些练习,但也许她并不明白,为什么我要这么设计,也许告诉她会有助于她坚持下去。写到这里,突然我不知道自己的原初是否对于咨客真得有好处。咨客的行为模式比较简单,她更喜欢咨询师简单,要她做什么,她回去做什么。我承认她是个很有素质的咨询者,可是思维模式的简单线条,正是让她遇到某些问题过于执著,容易纠缠自己。
我们的咨询训练方案已经成功地迈开第一步,上一次我们做了现场练习,我要求咨客夸我。至少十条,可是咨客只一条就说不下去了。呵呵,当然这只是个行为训练,好事者别又拿此来攻击我,给我扣帽子。设计这个环节,咨客体验到自己的谨慎和不开放,这就足够了。问题往往是我们想让他严肃,就严肃;想让他轻松就能轻松的。一个容易严肃紧张的人,不如说是自己过于严肃紧张和外界的事情关联不很密切。
这种过度紧张与过度看中问题,我想不是一件事两件事,而是一种咨客的习惯。某些女孩也会莫名的心烦,也许她们也找不到原因,也不去找原因就去大吃一顿、逛街、K歌,完了如果就好了,就有效,下次这样了,这么应对就ok。虽然到头来不明白自己为何心烦,但是她能够有效对抗自己的情绪。怕的是,心烦,问自己为什么心烦,找不到原因,也没有具体的对策。除了特质性心烦,每个情绪心烦都是可以找到线索的。我跟咨客讲,莫名的心烦如果找不到问题,就不要找了,要不说明找问题的方法还没学会,要不就是特质性心烦(习惯性)。我们还是拿一个很具体的例证来一起分析。
咨客跟我讲了一个近期发生的小事。关于保姆背着她打长途,来龙去脉我听了以后,决定将问题切分开来,看自己因何而怒。
1、保姆平时已经做得很过分,做饭难吃,家务比较糊弄,咨客已经看在眼里,憋在心里。
2、某月保姆未经允许私自打个人长途
3、下个月,拿到电话清单,被咨客发现保姆打长途,与其对峙,保姆不承认。
4、咨客找到证据后很生气,想跟她谈论。并且想一并谈论过去,饭没做好等一系列问题。
5、如果谈论后我们设想,保姆会遭受打击然后怎样,如果是消极怠工呢(咨客母亲暂时不愿辞退保姆);如果如此推断,咨客会更担心儿子和很多其他的事情,带来新的烦恼......
结果当然是,咨客把心里想的好多话冲我说了一遍,我听起来有点紧张,好像我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尽管我明白我不是保姆,但是当时她有理有节的话让我很入戏,我有点怕,呵呵!我把这种感觉告诉咨客了。咨客说,她也想给保姆一个温暖的家的感觉,但是别人说她很严肃没有生气的时候说话就很严肃(这个一点不假,我也看到了,呵呵)。怕说重了伤害到保姆。
那好,我们决定就这个事件分析下她应该怎么办?我问咨客,你想好了没有怎么办?她说没有,因为别人说她严肃,怕自己真的这么说了就完了。呵呵,那到不会那样严重!好吧,那我们倒着推回去试试。倒着?咨客的眼神告诉我她的怀疑,没错是倒着。很明显这个谈话对于一般人是件小事,但是咨客心地很善良,很善良。所以想把问题解决又不伤害保姆。而就把自己陷入其中了,一旦有人说她严肃,她就觉得自己的方式从根上就出问题了。也许最早就不该纵容保姆,也许说话的方式控制不了积压的情绪,是不是可以改改方式呢?哦,那么你打算怎么说,我又问?她说,不知道了。是的,如果你告诉自己,自己以前全错,那么你就不知道该怎么改变。
就像邯郸学步反馈的心理学道理一样。当别人告诉自己曾经做的都错了,那么即便知道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却同样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否定全部,就如同洗脑,你被完全否定,就不知道怎么做有可能对了。所以,如本案例。我不建议她完全否定自己,这对于重构自己的行为一点帮助都没有,反倒是太大的打击。相反,我们就从最后一步开始改进,一步一步往回改变。
第5步是个“灾难预测”,理由是如果过度打击自尊心,会全盘否定保姆。那么就减轻否定,不谈过去只谈电话费的问题。这个建议,咨客表示能够接受,保姆应该也能接受。那好,这样的话,电话问题兴许就被解决了,但是其他做饭难吃等还未解决。往回找自己的行为模式,你会发现平时这些问题都存在,是因为没有当时处理,被积压,所以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发生,以及导致咨客心情越发心堵。那下次再做饭发现做得不好,当时提醒,也只提醒做饭不好,限期整顿,呵呵!不许牵扯其他情绪,也不谈其他事情。这样一点点清理旧问题。清理一个,少一个,总有一天都清除掉。如同小偷被抓,大多是因为下一次重复犯罪,被抓。同样,问题没有处理,迟早会重现,咨客就像抓小偷一样,抓到一次解决一次。保姆当然和小偷不能比较,这里只是借此参考行为模式,没有贬低伟大保姆工作的意思哦!
给这么大劲解决一个保姆事件,其实我用心良苦。是想告诉咨客两点,第一解决问题要从外围进入,慢慢推进到核心;第二就如同今日事今日毕,每个环节做好,大问题就变成小问题。而如果相反持续5年的习惯性紧张,想立即在一个月内恢复到5年前这绝对是痴人说梦;而在一个月恢复到一年前,两个月恢复到三年前,三个月回复到5年前,这也许是个行得通的方案。其实咨客很用功地除了辛苦上班还要做好我留的家庭作业,并且已经发现与人交谈连续两小时不紧张,这是至少一年前的状态,这就是进步。我希望她用心看见自己的进步,放大自己的进步,只有自己可以鼓励自己,需要进步的人,就能看见自己身上的一点第一滴进步!摆脱妄自菲薄的习惯势力!
这里补充给咨客的无非就是,允许自己进步的可以慢一点,不渴望一蹴而就。接受自己在一段时间乃还有可能反复,有可能随时烦躁。不过烦躁的次数会减少,这也是进步。进步太快并不好,越快反弹就越强,如同减肥。只需要坚持,并自己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从外围一点点做训练就好:
1、接受紧张---自我训练:电梯中期待紧张
2、主动缓解紧张气氛---主动夸奖对方,感受调节气氛的感受;感受自己有什么体验,感受交流气氛
3、感觉紧张的结果----在自己紧张时,向对方询问,求证自己肌肉是否紧张;自己的紧张对方如何看待
4、紧张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
不再总是紧张,或者偶尔紧张也不再对自己有任何影响(最终目标)
我们的咨询已经胜利度过第一步,咨客完成得很好。体验了第二步,做了大量练习,上次安排了第三步......我有信心,咨客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