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觉得少点什么-督导案例

(2008-07-17 10:34:52)
标签:

教育

分类: 督导纪录

  咨询室的黄老师进步很大。昨天上午,我与黄老师交流,她的敏锐和直接,就犹如她的性格(是个很爽快的女人,呵呵)一般。在点评案例时,思路清晰,直击要害。听完后,我说可比我上次听你做的案例强多了,进步不小呀!

 

   可是,还没等我挑问题,她就说咨询完感觉不深入,总觉得有什么没抓住。嗯,真好,这是咨询师的第三只眼在起作用了。这个反思,我到以为比她是否成功做好案例本身来的更加宝贵。太好了,黄老师自信、敏捷、表达连贯性强、自我暴露做得好;但相对应的特质也比较明显,由于自信深度不够,由于敏捷速度似乎有点快。我在听她叙述(电话督导),问咨询的语速和语调跟和与我说话差不多吗,她说要慢要低。嗯,可以再慢再低。我一边想象她的说话方式,一边在想如果咨客没有我这么聪明(哈哈),是否能跟上咨询师的节奏?

 

    从咨客给我的反馈中看,咨询是有效的。我很肯定黄老师,你的咨询我以为方向和表达都适合,咨客的反馈很认可。不过,似乎有点来得太快。因为咨客总结得太好,黄老师咨询的太轻松,难道是案例过于简单?不排除这个可能,不过黄老师本人的反馈似乎让我也在想,难道咨客已经做过大量思考,而只是需要一个权威来点播一下吗?黄老师的咨询风格跟王老师迥异,很适合做抑郁倾向的,呵呵。因为她太阳光了!

 

    在黄老师的眼里,问题被化解或者变小了,看淡了。真的希望是看淡问题,提升咨客勇气。不过这么做,有没有负面的可能呢,我又在做另一种推测:如果当一个有抑郁特质的人跟你说,今天中国足球队又输了,我简直快受不了了,想去自杀。你什么反应,我问黄老师你有可能什么反应?答案是显然的,一定我们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不能理解他,是吗?那好,咨询师接下来可以做什么?是告诉他自杀是傻傻的行为吗,告诉他想自杀不如转变为对国足更多的爱和下回期待吗?不,那你不是在咨询,你是在作心理志愿者,就像去汶川的很多人一样,你跟他们无异,高明不到哪里去。

 

    那应该怎样?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不理解变成理解。如果你只作表面指导,有效吗,当然有效;时效多久,不会太长,因为你不知根源。拿如上抑郁来说,抑郁情绪可以排解很快,但抑郁特质是很难排解的。一个天生或成长期建构起抑郁特质的人,看什么事情他都能整出让自己不开心的理由,那么用认知可能就无效。所以,治疗前要区分这是个抑郁特质的人还是仅对这件事情有抑郁情绪的人,表征虽同但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特质者可能需要用药,咨询师根本治疗不了。

 

    所以,我建议黄老师,咨询从源头思考。“为何咨客要这么想问题?”这句话需要时时刻刻放在咨询师的脑子里。切忌在同样的症状下,给出相同的“药方”,这样做肯定会带来风险。咨询者都是个性的,这句话相信咨询师都明白,但操作时形成对自己的警觉提醒需要时日!这是我能想到的黄老师所说,为何感觉自己总是有什么没抓住的道理。因为你没去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总结成功
后一篇:害怕成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