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周末同床》里,讲述了崇尚有性无爱的大学教授与思想开放、性感的设计师周末同床的微妙关系。他们周末相聚,平时各自维系着自己的家庭。
可是我这个案例,也同样发生在亚洲某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主人公是在国外生活十年的一对中国夫妇。他们周末见面,平时两地工作;而咨询者却在平时与自己的情人长期住在一起,已经有3年。这种各自忙自己的工作,只有在月末或周末才能见面的夫妻,其实不在少数。就是以前我们耳熟能详的所谓两地分居。
只不过国外把两地分居演绎出了很多版本出来。同样要忍受孤独的日子,不同的是有人通过获取激情的性爱或情感的满足来填补独守的空虚。我的咨询基本上不谈道德,因为不需要谈。咨询者都是有着道德文化冲突才会来咨询的,所以咨询师要做的是协助他寻求更好的出路。这个咨询刚做完,我体会最深的是,在这个国家的当地民众,其实这种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甚至很多人的这种事情伴侣是知晓但不过问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我想在那里生活十年的咨询者,有着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但却会受到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这样想来,他的行为举止似乎可以认定为是一个社会的产物。并且,他的行为也正是跟当地的几位中国人发生的关系。
我不得不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在他的位置去思考。在他疯狂地为对方付出,抛弃优厚的工作,放弃个人的发展,近乎全然不顾地寻找那份情人关系的时候。究竟是什么驱使他要走那么久,又是什么东西在驱使他不能放弃自己的伴侣。昨天我让他罗列自己不能跟情人成为伴侣的原因,又问为什么不能离婚的原因。最后,我们一起得出了结论,咨客把关系最紧密的两个人,当成了一个人去看待了。一个有经济、有安全感;一个有激情、有关心;一个没有热情只有责任心;一个如一团火可以随时享受爱的炙热,但却像孩子一样靠不住......
咨客在交流中多次说“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摆脱情人的折磨,要我明示。我说,是你选择了两个人,不是两个人同时选择了你。每次你欲走还留,不是对方苦苦挽留你,而是你自己在导演“苦肉计”而选择留下的。不要说自己自私,人的潜意识都是自私的。你要把感情分裂到两个人身上有很多种解释,不过不管哪种都是你的欲求不满而又信心不足的表象。
他的经历惊心动魄感人至深。他喜欢这样的感觉,喜欢波澜的感受。似乎他的生活只有爱情,什么都没有,也可以什么都没有。我又问,如果今天你可以不去想关于爱的问题,你可以选择做点什么?除了这两个紧密关系的人还有没有可以谈话的普通朋友?除了享受爱与被爱,亲密与关心,还有没有其他爱好?......由于我们咨询关系的稳固,我近乎在用一种质问的口吻(这种表达要慎用)!
第一个疗程在6小时后我们暂告一段落。咨询者并没有与情人真正分开,但他已经开始主动安排自己的生活,开始为了自己的未来从现在着手让自己变得更完整起来。几次的咨询,让咨询者了解了自己,并开始走上一条新的征途。其实最早的咨询目标已经不重要了。在他的生活环境,我们不能用纯中国的思路来界定和要求。而要结合实际,当一个人有力量的时候,他不会再说怎么办;当一个人有力量的时候知道该选择什么,这不是我操心的事情。咨客的力量不仅不会比常人弱,相反经历风雨后会迸发更强的力量和决心。我的咨客都有这个能力,似乎我要做的是发现他原本有的,要做的也仅此而已!
(特别声明:本案例为了保护咨询者个人隐私,已经做了大量技术处理;任何人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