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心泛滥的心理咨询师

(2008-04-02 10:21:49)
标签:

情感

分类: 督导纪录
   近来与某些刚入道的咨询师探讨咨询风格。在我的督导课程里有个练习叫“相面”。意为通过长相、言谈来探究咨询者的风格,对于咨询师自己来说要做的是判定自己的直觉与实际是否和谐统一。在我个人对于咨询师的风格定义中,有一条以为很关键,即为“冷静”!为何呢,咨询师如果自己不冷静很难看到表象后的实质,或者不能按捺自己的表现欲望或好为人师的行为,就会过多带入个人观点,有可能误导咨客。
 

    以前我们总说咨询师要中立,其实绝对中立是不可能的。做到牵引思路、扩充思路、探讨思路、接受咨客的思路,我以为有可能做到接近于中立。为何要中立,除了不带入个人观点外,还有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能。咨询者的潜能在咨询过程中不断被激活、激发甚至可以迸发。这是咨询师的中立在起效,不给咨客拐棍,所以要想好就只能激发个人的内在潜能。

 

    我们以前总批判那些表现欲望很强,指责咨客道德观的咨询师。说他们是不中立,其实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的,所以容易被大家共识。可是,还有一类非中立类型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爱心泛滥的咨询师,我的学生中有,社会中也有。她们具体表现是,给你无限的关注,给你极高的肯定和认同,给你美好的未来和憧憬。我亲历某咨询师的咨询现场,说点过激的话,咨询师说的有些话让我起鸡皮疙瘩,呵呵。我可能表述不清那种感觉,但似乎咨询师很陶醉于其中。而且这种过火的温暖感,让某些咨客也很着迷。一场咨询下来,犹如洗脑一样,咨客很亢奋,似乎早已忘记自己咨询的痛苦曾经百般折磨。而对于咨询师的仰慕犹如滔滔江水不可收......

 

    我们从咨询结果来看,似乎好像大概咨客的情绪减轻了,而近乎彻底瓦解了痛苦。但我想问,如果一个人几年、十几年的痛苦如此在1-2小时内被瓦解了,会不会立即反复会不会是真实的写照呢?咨客走出诊室,依然面对过去的社会,过去的人际关系,他从爱心咨询师那里学到的泛爱,可不可在别人身上发现,可不可用于别人,会不会别人有“抗药”性呢?好多问题迸发出来,甚至不敢想象。

 

    批判咨客道德的咨询师是因为他们需要从批判别人身上获取满足,这是一种不完整人格的表现;可是,用爱心泛滥的方式去咨询的咨询师,是不是也在用自己施予爱的方式而获得自身的满足呢?咨询中有阻抗,也有面质,对于关系达成良好的咨询师,算不了什么,反倒有启迪反思作用;那么爱心一片,鼓励不断,赞叹认可不停的咨询会不会咨询师在担心阻抗的发生呢?我再次对于这种类型的咨询师提出质疑,是什么在驱使她用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建构整个咨询过程呢?

 

   一个非冷静的咨询师不管是爱心泛滥还是批评道德,都是带入个人情感过多的表征。一个人充满爱,是可以给予认同的。可是这种方式是否适合咨询,是否适合恰如其分地用于咨询者,我想很值得思考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