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咨询者在家里是主角,试图用掌控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通常自己说的一定要对方认同;而对方说的则要经过自己的许可。若有矛盾分歧,通过争吵和耍赖赢得自己的想法,获得家庭的操纵权......
咨询者女A:
A在与老公相比,无论是地位、经历、能力都有胜过他。而且A的成长历史是娇宠大的,条件优越。较出色的工作和公司管理职位,认识之初是老公好不容易把A追到手的。在家里老公刚开始还心甘情愿地放下男人的架子,听从成了他的习惯。A成了家里的强势。
咨询者女B:
B在与老公相比,无论是家庭、地位、经历、能力等方面都欠缺。B生活在一个不起眼的家庭中,而且在幼年还体验过被人欺负的屈辱。老公能力强,偶尔还会看不起B的家庭。两人在看待问题上老公自持清高,看不起B。在工作中很独立,回到家里却经常与B发生争执。通过不断地争取和努力,终于在很多问题上,B的决定还是成为了家庭的最终实施。B成为了家里的真正强势。
两个不同咨询者,遇上了同样的咨询问题。问题是,老公不再想听凭调遣了,厌烦了被管制的生活,他们或者暴动了离家晚归,或者要挟女方限期整改,否则离婚。
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主角,分析的方式就要有所变化:
A.由于惯性力,从小成长到大都要作王,那么她不知道应该如何和老公平等分享。所谓的一个人的社会性角色被固着了。需要重新建立或认清妻子的形象,这样的女咨客比方说如女老板等。
B.相反,B的成长体验中自卑的成份更多。在B看来,不仅自己没有太多先天的优势或家业或贵人或机会等等。那么,唯有自己去争抢。在工作中努力,在学习中好胜,在交友中争强。选择什么样的男人作老公呢?物质化的考虑,男人工作上的潜质考虑的比情感上的默契也许会更多。选择一个潜力股,可以在婚后翻身的思想会不会有?
我无心评价哪种选择老公的方式更好。而所谓面包和精神都要有,我们仅仅是来看倾向,剖析原因。如果看面包多了,精神的就会看得少或忽略了考察;如果是精神的看多了,很有可能婚后达不到物质满足而发生分歧。
顺着B的选择,若出现一个合适的男人,两人也恰巧走到了一起。婚后B的把控欲就好解释了。是怕失去而把控,是不够自信而把控。换句话说,B是想让自己在老公面前更有力量些。想借助强势来宣告对方,我也不差。而A的表现是在告诉老公,其实你很差,所以要听我的。
那么A的老公体验到没地位,没权利,被小看;而B的老公感觉到憋闷,心堵,逃避。整体上看情绪是一致的,但后者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家外是领导,回家被领导。需要有足够的协调能力的男人,可以将这种反差进行到底,否则......
如上例子,并非来分析案例本身,因为有些信息较为清楚。而是为了给我作咨询时候一个警醒。切不可武断地因结果而直接倒推回去原因,一定分人处理。不同的原因,除了分析不同,咨询方向也大大不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