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提起笔,又删掉。想说的话题虽然很多,但却写不下去三两行。我后来才明白,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根本就不是我心主流。今天车上的一位四十多岁的乘客倒是让我有了写作的欲望。
我也是个对身体距离敏感的人,在以前车上人很多。就会不自在,可能自己心里有个特别好的憧憬。认为什么样的车载量就是最好的,人不多,人也不要太少,哈哈。自己心理的设想,就成为了我的思维框框。因为,临四环,上下班其实已经很方便了。但是,我还依旧挑车,以前是挑空调车,后来是挑9字头的车。呵呵,写到这里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分明是个上班族,一个大男人,还自己觉得身娇肉贵一样。不止一次看到有很多年级比我大的人奋力挤车,我心里暗自叫好,认为他们比我勇敢。
每天站在或坐在公交车上,总是不让自己的脑子闲下来。看看乘车的人,其实就是个小小的世间百态。最近,特别爱坐公交车了。虽然早就有实力买私家车,但我害怕脱离“群众”。搞得像个大人物一样,哈哈,说白了就是我怕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脱离了我服务的群体。毕竟,我服务的群体,主要还不是开私家车的。当然,如果我服务的群体大多数开私家车,我会考虑借一辆车开开感觉一下吧!
一说正题就跑,回到公交车上,最近给我的感觉,是多乘公交让我淡漠。淡漠我的不良敏感。我很清楚,我的需要是不能马上实现的。那么,我又怎么知道我的需要一定是对我有助的呢?尝试着去挤车,也许不像我想像得那么差劲呢?如果我不在四环,跟爱人一样上班就只有两趟车,估计我这个“富贵病”早就治好了。正因为有了选择,就推迟或忘掉了需要治疗的初衷(我本意是想做调整的)。
在今天车上,中年妇女要到北航下车,比我晚好几站。她上车的时候,已经是挤到我旁边了,而且是挤到了邻位的扶手,我站在她旁边。几个刹车,搞得她经常讲身体的重心几次压到我这边。我想若再有人下车,我会主动让出原本属于我的空间,让她站得更舒服一点。于是,想着想着,我将手提袋调换了一只手。没想到她跟我抱歉说,站不住,不好扶着。我连忙说了好几个没关系。起先有点纳闷,我是为了她好,他也没有碰到我,难道是手提袋刮着她了,她有感觉我的不舒服?呵呵,我又习惯性在为事情归因。
她的举动反倒是让我的善心有点不好意思。是她更多地感受到我站着不舒服,才这样说的吧!认为我会想拉远一点身体距离,以求更舒服一些。但我的初衷是想她舒服,不过,离开一点我也舒服倒是真的。想想自己也有很大的进步。以前是敏感,就逃避。现在是为了别人,而意外获益。
下车时候,我有心看看这位中年妇女。很明显一脸书生气,也许是个老教师。人家比我更懂得身体距离带来的“不舒服”呀!她的善解人意,虽然错解了我的好意,但我心中却更多敬佩。学习了,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