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斗"书生与"生金"领袖--调侃心理咨询行业

(2007-03-16 18:55:19)
分类: 杂论
今天,终于打通了马老师的电话。我曾经还以为自己是心理咨询界的另类,没想到在他身上,看见了自己。我一直在思考个问题,咨询师有个共性话题,就是咨询者难求。除了外因,是不是与我们的内在气质有关系呢?咨询师、教师、律师、医生等等,好像都属于自我成就型。他们大多是追求一种地位、一种认同感。我说的可能还只是有良知的咨询师的那部分。他们大多把金钱放在了第二位,而更看重自己的品行、德性,知识、技能。

   这当然对了。可是,可是很多的同仁们当把眼光放到了书本上、学业上、内观上。外面的世界却很残酷,进了小诊室根本一个月都没个咨询者;进了有名气的大诊室,大腕太多,很难有机会一显身手,如何提高?看到前辈们接诊都累得吐血,自己也只能恨晚从业半年,眼巴巴的!

   从事咨询的有一批富家子弟,大多不靠这个钱过活,当兴趣也好当调剂也罢,反正咱是玩得起,行业靠的是经验,靠的是上千小时的时间磨练。你玩的起吗,反正小白是玩不起。兴趣吗,大概就是能走多远走多远,不必担心温饱,自也不必太辛苦。有咨询咱接,没咨询咱继续修炼,每天优哉优哉。

   所以,这就苦了那些把咨询当做唯一事业的人了。他们若不能在一定时期内有足够的客源,咨询室要不然关门大吉;咨询师要不然改行,另寻出路。于是,有的咨询室捞起了扁门,有的咨询师打起了散工。所以,各种名头的培训班满天飞,各种名目的“大师”突然间从香港、台湾甚至海外涌入大陆。不能从咨询者身上挖金,那么矛头指向学习者,那批狂热的初学者,就......

  咨询行业中,顿时间持证没机会上岗的满眼都是。持证兼职上岗的则成了诊室的主流大军。其实,我们被眼前的这些都迷住了双眼。一个咨询室,除了看它存活的年头,还要看它的咨询师是否能养活自己,哈哈!煎熬不死的诊室,不开源只截流也能坚挺个一年半载。咨询师能吃饱饭是硬道理,光提高学术了,却饿着要饭,谈何学术,谈何咨询?

   我举个例子,咨询师的个人人品好、技术灵活过硬有一定的经验,这好比已经拿了个金饭碗,但你还吃不上饭。因为没有咨询者,怎么办?没办法,只能拿着金饭碗去讨饭。怨社会不支持?怨投错了门?还是怨中国的人民认知度太低?还是埋怨自己酒香巷子深?哈哈,没用,活在当下,咨询别人有一套,咨询师都知道要问咨询者当下的状态。可是问题到了自己身上,咋就迷糊了呢?活在当下的咨询师,怨天尤人,那只能是未来远景,等不到体制改好,人民认知度提升,你早就变成了饿死鬼。怎么办,就当下的问题,就现在情况解决才是出路。

   咨询师这个行业,必然会有一段早期律师的路。那么,个人开的律师事务所,就好似个人诊所。个人诊所,无非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人,但绝不是全体的口碑。某一个人出名,带动诊室都有饭吃,呵呵,但你别想吃饱。必须当你自己也成为了有名人,你就有机会吃饱饭了。但是,这个思路是矛盾的。一山不容二虎,两虎必然相争。第一个名人,通常不会给你出名的机会;若你出名了,很有可能就要分家,哈哈,我以小人之心在度君子,见谅,见谅。

    咨询师,技术高的咨询师,咱中国还真有,而且不少。但知道拿着金饭碗去找食,把自己喂饱的咨询师;最终成为了别人找来给你金饭碗里放金子的人,你在哪里?当你已经有了大把金子,不是把金子分给身边的人,而是告诉她,你如何才能也有这么多金的人,你又在哪里?

    我以为,心理咨询界的领袖是最后这类,技术、经验与德性,不过是领袖必须的成分之一罢了,若不懂得生金之道,不过是一介才高八斗的书生而已。

(注:本文带有调侃和拜金主义倾向性,哈哈,愿大家看后不过一笑,用不着过于认真。小白一家之言而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