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教育不一定要完全一致

(2007-03-06 08:42:36)
分类: 青少年专题
晚上,电话铃又响了,难道大雪天还有咨询者预约吗?哦,不是。是去年做的一个妈妈的案例,孩子已经上了初中,可却为学习犯了难。原本小学出类拔萃的他,上了初一却有点茫然。茫然什么?妈妈说,我由于外派出差常驻,孩子的学习一向是我抓的,可是我不在家期间,孩子就像不知道如何学习了。初中的学习难度大,他的学习方法明显跟不上。孩子他爸从来都是听我的,这下也不知道如何辅导了。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让我回来。

   他的孩子我是见过的,是个标准的乖乖宝宝。孩子的妈妈在家里统管学习和教育,父亲由于工作忙,对孩子的关心有点少,介入也不多。他们倒不像很多家庭为了教育孩子意见不和,父亲完全与母亲保持一致,呵呵,他倒是省心了。案例不叙述完整了,想提点个人看法。

   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同,有些共同的缺失。比如:自立能力、礼貌、自我约束力、胆量......我们以前一直倡导要父母教育达成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家庭内部矛盾。这个不假,但是新一代的孩子中乖孩子多,有独立精神的少。因为,他听不到不同的声音,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也容易不完善。试想,在家庭环境中只有一种教育的声音,那么孩子就以为这就是对的,就不用去思考和选择。如果有两个声音,看上去,这有可能会导致家庭纷争。但是,不要绝对化,一棒子打死。

    有两个声音,不代表互相抵抗。如果,爸爸说孩子要抓紧时间学习;妈妈说要注意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培养个人兴趣。表面上看,这是矛盾的。但是,如果父母可以都认同对方的观点,那么就不会导致争吵。也就是说,抓紧时间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身体。这样就更完善地结合了二人的思考。那么,决定权给孩子。父母说完了,就由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应该学习,什么时候应该休息。只有既懂得学习,又会娱乐的人,才会成长得更好是吧?这里仅仅是举例。

    所以,父母的意见不同,但又彼此认同对方,那么在孩子哪里就是和谐的两个声音。这样更有助于成长,建立自我意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一向也是推崇夫妻共同教育的,如果有人退出教育,那么就少了监督者,一双眼睛看到的,总比两双眼要少吧!更何况,心理学早就验证过,孩子的教育既需要爸爸,也需要妈妈。

    案例还没做,就先入为主,呵呵,这样不太好。算是今天的头脑体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