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咨客眼中的就是咨客的心

(2007-02-23 17:48:07)
分类: 咨询技巧感悟
   上次的咨客小余(化名),说到的是他的上下级关系。在他的眼里,上司是个强势的指挥者;虽然他很勤奋,但却偶尔会越俎代庖小余的工作,让自己感觉到了不被重视。他们之间有种“单项语言交流”,这是我一直的猜测。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单向是小余的本性占得更多,还是由于上司的强势导致。但至少,他曾经跟我咨询,多少都有这个现象的影子。
 
   在这种不畅的上下级交流中,我见到过两种,其实也就两种:
其一,话多,在不合时宜和不合身份的时候,作为下属过多地表态。让上司感觉你是个多事的人。诸如:刚入公司不久;在还不了解上司的秉性;在多个人或正规场合提意见等等。作为下属,你说的对的话,如果在不对的环境说出来,那么你的话一定就会出问题了。
 
其二,话少。在本该你说话的时候,你放弃了说话的权利。那么,如果你恰恰又是个认真的人。这个没说的话,就会郁积,心情发生变化,也成为了看待上司的一个证据。当你太多地失掉了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上司也许会认为你是个听之任之的好下属;或者会认为你是个好欺负的下属,或者...总之,他以后不用再听你的话,因为你从来不发表个人意见。对你的理解也许就错位了。而自己对于上司的认可度,每况愈下。把自己没说的话,和可能揣测的理由建立“假想”关系。形成对于上司的形象定势。
 
    我以为,咨客小余有可能是后一种。任何的推测,需要我证实,咨询师看到的也许是他想看到,而未必实情,于是我决定不下结论,再多找些证据。
 
    我没有直接给他分析,而是绕到,你看到你其他同事与上司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上来。“其他人看上去没什么,我也没有注意。”在交谈中,我暂时找不到他的上下级关系是共性的证据;如果不是共性,那就是个性;如果不是上司太凶,那就是他太弱。我的大脑,飞快地反映种种可能......
  
“对了,有件事情我觉得他处理得不好。”“说说看...”我一下子被吸引回来,凝神看着,打算仔细听听他的重要事件。原来,他说他看到,上司原来的一个下属如何维护他,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回报?我敏感到这个特殊的词。“要什么回报?”我不解地问。
 
  “下属如此维护上司,那么他应该得到他的回报,他离职的时候,上司一句话都没说...”“他想得到什么回报?”“他没说,我觉得上司应该站出来维护他吧!”“也就是说,这个回报,是你认为的,而不一定就是当事人想要得,可以这么说吗?”“这个...”
 
 “好像,上司在他权限内也没办法说什么...”小余,自己使劲回忆嘟囔着。“嗯,他的情况怎么像......”他好像发现到什么,瞪大眼睛看着我,想从我这里找到不敢说出口的答案。“他的情况像谁,是不是还有一个人也有同样遭遇?”我突然意识到咨客的反应。哈哈,我们都笑了......
 
   咨客的意愿投射在这个故事中的下属身上。他看到的世界,实际就是他自己的内心。在咨客心中有一种自己诠释的好上司形象,而这个上司,一旦没有吻合这个“形象”,他心中就产生了不满。我想,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上司期待。但我们不会那么刻板地去套用,而是不断说服自己改变上司的“模型”,也不断把自己的观点输送给上司让上司了解自己的行为。
 
   我很难说在咨客的问题中,她错多少对多少。其实咨询师不必回答这个问题,即便咨客问了,也是他寻求答案的一种方式而已。只要,咨客最终明白了自己的做法,这个问题也就不是他的关注了。
 
   咨询最后,我建议他。对人的定势印象是不可能磨灭的。然而,给上司一个好定势,也在自己心中设定一个好上司的定势,我想是有助于双方关系好转的吧!还有就是,在该发表意见的时候,不要憋着,有时候大胆一点求证,可能会推翻你的想法呢?

   咨询者小余,看到这篇文章,记得告诉我你的想法哦,哈哈.也给咨询师不断修正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