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十一、元旦还是春节,我一定在作咨询。这段时间,早已经形成了这种惯性。不过今天我很开心,因为今天的咨询太特殊了。现在虽然有点累,上午、下午、晚上。连着作了两个咨询者,三个时间段。但今天我碰到或者说用到了“非常规”的方法。
第一、同一天两次咨询。与咨询的每周一次的原则有背。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3个咨询只两个咨询者,因为上午和晚上的是一个人,时隔不过10小时。这在咨询中是违反“咨询原则”的。原因是,这个外地咨询者的时间不允许,我的时间也不允许;而且在上午咨询完,明显感觉到焦虑状态,没能在有限时间完全形成个人体会,对于症状程度有点担心;晚上,在我跟咨询者联系上后,想推托掉(担心,自己劳累影响咨询效果)。但很明显咨询者的无助感太强,甚至有点绝望感(电话里不能很有效感知问题到底有多重)。于是,在程度不清,有明显对方给予强烈期盼的时候。我决定首先将问题想的“严重点”,作危机干预。
在晚上的咨询最后不到20分钟,形势有了转变。当我已经明确感知,并实话相告对方“问题远不如想象的严重”后。不仅我有很强的信心作这个案例,也给咨询者留了作业,并预约了下次咨询时间,将时间推回正轨。
第二、坐姿明显过于随便。与咨询者的坐姿应该前倾,表示关注有背。
下午的咨询者是我06年的咨询对象;先后作过职业成长、婚姻关系等多个项目。由于是老咨询者,相对较为了解,而且实话讲他来咨询的目的,我早有准备。这次不想给他说教,他的性格,容易让我有说教的愿望,我早就警告过自己。因为他表现太好,我的老师本性暴露无遗,哈哈!
所以,我换了一个交谈地点换了一种交谈方式。地点俺就不泄漏了,强调一下这次的坐姿吧!
此咨询者本次问题是想探讨“人际关系”;由于我对他的了解,他有点板。所以,我决定用身体语言给他示范。于是在咨询开始,我就违背了咨询原则,采用一种后仰,有时摇晃的坐姿。我形容不出来,反正是想怎么舒服怎么坐。
在咨询中,我将这一不协调的举止,主动说出来。并说,你做得更像咨询师,已达到对比的效果。后面,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刻板坐姿给别人的“压力”,试图也放松下来,呵呵!
第三、电话咨询后付费。与咨询先付费原则有背。
作咨询,首先要给咨询者宽松和安全感,我以为重要。面诊我从来不要求先付费,这是起码的信任,一直以来这么做的,一直以来也没有人欠费或讨价的,在电话中先沟通好,无需在现场过多浪费时间。然而电话咨询,做得不好,一开口就要钱,吓跑好几个不说,感觉自己总有铜臭味。今天我决定先咨询,后付费。
第四、电话咨询低于面诊收费。与等价收费原则有背。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甚至我问过一些老师。我不能接受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收费这种思路。当然,咨询师会辛苦点。但是,倒过来想,如果同一个城市,咨询面诊和电话等价,咨询师也许会建议咨询者电话沟通代替面诊。我以为如果地域不是跨城市的话,这样建议,咨询师剩事了,咨询效果却打折了。当然有人会说,电话咨询,咨询师更累,我认同。但价位,我坚持应该看疗效,而不是看辛苦。所以,今天开始我作咨询,就不同对待。
以上4个非常规尝试,是个人的尝试和特殊应急处理。仅代表我个人面对突发事件和咨询理解的感悟,还需要时日来验证,这里暴露出来只为思考,绝非挑战,写给自己,谨记,谨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