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连看了好几个节目,都出现了心理咨询师。我很开心,这么多节目都有我们的同仁,说明媒体的进步。可是,越看越不是味道。因为,我不知道媒体让咨询师来做什么,干什么。又疑惑了,是媒体作秀拉个傻小子来充门面呢,还是咨询师太想上镜,不在乎自毁形象,甘当花瓶。
第一个节目还好,从节目名称和内容跟心理还有点关联,但跟咨询挂不上钩。咨询师,傻傻的坐在边上,节目整个下来,得出的结论就是,事件很奇特,主人公很抢眼,主持人是名嘴,也很到位。只是这个,所谓的心理咨询专家,好象确实有点多余。拿下他的戏份,对于整个节目不存在任何影响。我有点怨这个制片,完全把我们同行当猴耍吗,呵呵!
可是,当看到第二个节目的时候,我真的没看懂了。这个节目里面,主持人和名人嘉宾玩的很热闹。群众嘉宾在台下也偶尔呼应,怎么对面又做个心理咨询师,好生奇怪。名人的屁话,都让我等草根为之好奇。这个节目明显就是给他们做广告的,暴露名人的生活和思想,也是为了大众口味吧,我觉得没什么,有人演,有人看,就是好节目。
“怎么还不换台?”“我想看看那个咨询师想干吗?半天不见他说话”“快换台吧,你没看他手里拿着稿子呢?”“拿稿子怎么了”我不解的问。“不是临场发挥的,那就没什么可看的,你见过杨凤池拿稿子吗?”老婆抢过遥控器,毫不犹豫地换台......
稿子上也许仅仅是节目的流程,趁老婆不注意,我又切回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妈妈呀,我佩服老婆大人。这个家伙真的照着稿子念。当然,他用余光在瞟,但动作太明显,大特写暴露无遗。我不想带着个人揣测去随便衡量一个人。但这档节目明显咨询师总是被主持人关照,在毫不搭调得什么事情,主持人会跟咨询师问,"您给分析一下这个..."
我想,写本文的初衷,源于我对电视媒体的关注。07年,除了平面媒体一窝蜂出了各家的心理版之外。电视媒体也不甘“心理访谈”一家独秀。纷纷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不管是跟心理直接相关还是“故意”请心理咨询师串场子。这确实是一种进步,很大的进步。
我个人也接受过类似邀请。但是,制片人和导演同志们,请多多学点心理学知识好吗?我见到过心理咨询师去做美容健康节目,但是说得头头是道,我欣赏她的知识广博,咨询师只是他的身份而已,不影响她参与其他节目录制。
但是,如果安排个“小丑”角色来,逗逗观众,这样的角色,我以为咨询师大可不必上。呵呵,当然了,那只是我的个人愚见。有人喜欢这种节目,也有人拿着话筒想说话,照着稿子念也无妨的人。
既然存在,就有他的道理。期待电视节目一天天成长,今年是电视媒体动荡期。小白就不上镜跟着凑热闹了,我面子薄,缺少勇气,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