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一好友就说要见我,谈谈他与老婆的关系。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邀请我给他做个咨询了。每次我都以朋友间不能咨询为由,推脱了,可是人家总认为我是小气(不好意思收他咨询费),这次不行,再推托我就要落个恶名了。终于来啦!多年的好友,我肯定是对他有一种深深的刻板印象。这是咨询最忌讳的,哎,没办法。
我这个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对于书上教条的禁忌,总喜欢挑战,哈哈。比如,咨询的时间原则啦,咨询的场地限制啦,以及这次我正在尝试的朋友咨询,也是在挑战咨询关系的原则。
想到很早的一次咨询,在与咨询者的交谈中,咨询者对于我的个人情况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兴趣。除了第一次像样的咨询后,每次咨询咨询者明显早就将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我。我也是人,在得到对方的强烈认可的情况下,也会飘,也会偶尔炫耀自得,甚至以为自己是救世主,是英雄。几次下来,最后当对方继续要求咨询的时候,我下了艰难的选择:“你的问题已经好转,可以暂告一段落。近期就不用来咨询了。”……
随着案例的累积,这样的事情不时也会出现。这种对于咨询关系模棱两个的咨询,效果之差是很显然的。渐渐的,我会敬告我的朋友,别找我做咨询,因为效果很不好,我也没有成就感,呵呵,双方都得不到满足;一再执意的,我就告诉他,给你建议可以,但别祈望太多。
朋友,平等,有选择性听取我的话。朋友,不容易对于探讨问题集中精力去思考,反而喜欢将自己的思维拿出来探讨。也就是说,咨询师的话,力度会大大折扣。我在面对朋友的咨询式交谈,心力交瘁,又施展不开自己的咨询技巧。太难受了。朋友可以跟你嘻皮笑脸,可以随意挑战你的论点,归咎到最后这是一种关系错位。通过这种朋友的交谈,我体会到咨询关系的重要性。验证书本得东东,以加强我的理解。
咨询关系中,我想是需要朋友式的关心,但不能有朋友间的那种“放肆”,呵呵!也就是如果他太随便,这咨询就很难做下去了。朋友会挑战你的咨询思路,或要求你的咨询透明。但很多时候,咨询师的套路也是边作边完善。如果在开始把咨询师的意图曝光,那么咨询也将不复存在。
尤其需要提的是,当朋友要求咨询师提出具体建议,或具体分析。认为只要自己被说服,就可以一切都好了。错!如果朋友的问题是个不大点的小问题,咨询师一句话也许可以点醒。但是,任何人的刻板印象,是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养成,一两句话是不可能点醒对方的。咨询者其实不是不知道真理和自己的问题,只是不愿意去做而已。所以,朋友要求咨询师点醒的道理,他早就明白。所以没有过程的咨询,又何来成效呢?
对于这次朋友的咨询,可以想象如隔靴搔痒。虽然我也许看到了症结,但我还是建议他进行正规的陌生咨询。有效的咨询。看到这个好朋友“需要成长的地方多多”,但我只能守口如瓶,因为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和关系中说出来,不仅无效,也许是彼此的伤害。对不起了,朋友,小白帮不上你什么忙。
对于咨询者,是完全可以包容他身上的一切,甚至对于他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为自然;但一旦把咨询者转变为朋友,很难,因为朋友是彼此平等,互相认同的,包容也是有限的。这两个角色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仅以此告诫对于角色混乱的咨询是不可取的。告诫自己,告诫我的学生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