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适合"我的咨客也转诊--谈"导咨"

(2007-01-22 11:22:07)
分类: 杂论
    周末又见了几个朋友。在交谈中,约咨询的电话隔三差五打入。我最近在想这个问题,在医院有导医台,在国外甚至有导医的护士。看感冒不必挂专家号,看小病也不用请名医。这个道理,自然大家都懂,但执行起来,好像不容易。专家号被高价买卖,治疗者只为多花钱买宽心而已。
 
    而心理咨询却相反,咨询付费虽然是行规,但对于究竟几百每小时,咨询者心里会有承受的界限。有的一般心理问题,挂专家号,我个人以为不防挂普通号。但是,咨询者也许就认识你。比如拿我说吧,打来咨询电话的大多是找我的。但是按照咨询师级别报价格,会有一部分动摇咨询的初衷。从真正咨询的案例来看,实话实说神经症比例很小,可能跟我的风格有关,还有名气不够,哈哈。
 
    而一般的心理问题或倾诉的很多,依照咨询行业给我订的级别,我个人以为对于咨询者偏高点。但怎么说呢,这个划分很难,真的很难。有咨询者就算明明知道自己就是倾诉,也喜欢找你咋办?那就只能自愿,也许人家觉得你最合适,我们不好强求。
 
    心理问题带有个人情感色彩,我建议,在与某咨询师建立咨询关系前,可以先给咨询问题大致分类。不要在已经建立咨询关系后,尤其对于某咨询师很信任,再转诊那就不合情理了。基于这种思考,我觉得应该设立“导咨”岗位。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可以胜任的,是需要全科咨询师,而且对于中心的所有咨询师了如指掌。好像只有中心的主任合适,可是他能有这份耐心吗?
 
    我欣赏师弟曾经讲述给我的一段经历。他在电话中感觉到,对方的情况需要比他年长的咨询师更合适,于是坚决果断地建议中断交流,当即转诊。我想,没有自知之明或追求金钱收入至上的人很难做到。这是一种高级职业道德吧!
 
    我接到过知名咨询公司咨询失败后来找我的,也许是由于过于崇拜名医,给咨询者带来无法预期的效果和速度。在我看来,他们来我这里之所以成功,不是原来的名医治疗有问题,而是小病用名医带来的不匹配;他们来找我,只是碰运气,试试看,降低了预期,关系融洽,心情愉快,效果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如今,我也开始经历,那些被咨询费的高低挡在门外的咨客。也许他们明白自己就是个不大的心理问题,没必要花大把银子,以前我做得就只有遗憾。但我想,今后我可以多一个职责,将感冒类似的小病,转给更合适的咨询师那里。而且,要在正式咨询之前转,不要跟咨询者建立关系就当机立断,这样对与咨询者的情感投入,损伤应该最小。
 
    在心理咨询书上,“转借”是咨询师的道德义务。可能由于我读书尚浅,没有体会深刻。但我以为,转借有两个意思:
1、不适合自己的咨询不要随便作,如果要做需要告知咨询者你的经验;否则转给别人;这里大部分实际上是向上转诊。
2、要转给适合作的咨询师,你需要了解这个咨询师;需要尽量寻求最佳匹配对象。
3、再加一条,根据咨客的病状和匹配的收费标准指导选择初级、中级或高级咨询师。
 
    我最早学习的时候,只能体验到第一层,那是咨询师的自我保护。个人保护多于对咨询者的关心;当我有了一批好朋友咨询师,并且开始意识到,咨询师各有所长的道理,并发现自己的软肋,就开始体验到第二层。今天,我想,在心理咨询社会化初级阶段,当大家的腰包还不富裕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为咨客寻找最佳匹配;尤其当自己也许能做,但为了咨询者利益考虑,能够向下转诊给其他同仁。这难能可贵,我想这会成为我的行为操守,努力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