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没有好坏之分”,这句话,很早就听老师说过,当时只能约摸感悟着,不能完全领悟。但这两天,开始接触一些同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作为一个“督导”老师,其实很难。虽然,我的咨询历程还不足以作他们的老师,但我想至少可以分享一些心得给喜欢咨询的大学生朋友们。作他们的大朋友吧!
首先我感悟到的就是性格决定咨询风格。坐在我面前的几个同学,有的稳重善于思考、有的目光诚恳呼应及时、有的又爱于表现表达能力很强。看上去,这些评价不全都是适合一个我们理想化的心理咨询师。
谁能告诉我,你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咨询师是什么样呢?洞察力深邃,直逼要害吗?表达温婉,循循善诱吗?话语不多,但却寓意深长,发人深省吗?还有很多种,我想我可能无法尽数。但也许你会说,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上面的全部或大部分,那要看咨询者的需要了!
我喜欢这个回答,要因咨询者的需要而变咨询风格。如果是瞻前顾后、善变的咨询者,你要表现的坚定不动摇;如果是敌视或轻蔑的咨询者,你不妨给以威严庄重;如果是粘乎的咨询者,喜欢要你给他出主意的,你要冷漠并“拐弯抹角”地想办法让他知道“问题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解决。”
呵呵,太难了,要做到这些。我大概还停留在理解阶段,如果能完全做到如上,恐怕还需时日。但我倒不认为这就让自己畏难不前了。如果咨询师能够做到自知(同时已经了解咨询者),那么他要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咨询届不总说,咨询是双向选择,当咨询者选择你,并不能代表你一定适合她。听起来像谈恋爱,但就是谈恋爱前期一样是互相选择。所以,才有了转借或不适合咨询师的咨询者。那是因为,我们还不能做到上面提到的,百变应对。
敏感与觉察往往先到来,也是咨询师天赋的所在,更多是一种特质,外加后天磨练。但优秀的老师们会因为咨询者而“自变”,把自己变得让咨询者喜欢,那叫什么,共情。取得对方信任就好开展治疗。
治疗呢?咨询师需要自我调整,我虽然认同治疗不分派系,殊途同归。但是,咨询师擅长的疗法并非一定是咨询者适合的,也就是说不一定是最高效的办法。所以,如果能达到疗法的“善变”,必须熟读百家经书,用时才有余地,用哪个不完全决定咨询师擅长的而是决定于资客最适合的。难呢!写到这里,我是背后冷汗,因为我之浅薄,还不能让自己熟练地选择“兵法”。
那怎么办,那就退回到咨询师擅长的疗法为主导。所以,这就是我最后要点题的,咨询师的性格气质,决定于他的主导疗法手段。所以,我面前的几个同学,她们各自身怀绝技,唯有自知,擅用,方能成熟为一名合格的初级咨询师。集百家长而善用,方能大师。
心理咨询师:白京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