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尔整理了一下最近作的案例。我将各案例按照专题,进行了分类,以备自己查找和教学方便。不想,我在看着那厚厚一摞婚姻咨询的案例时,开始陷入一种思考。怎么单方面来咨询的案例如此之多?单方面咨询的结果,可能达到圆满吗,我这样拷问自己。
在婚姻咨询中,这里单说结婚后的咨询案例,不谈恋爱期的咨询对象。来咨询的单人男女比例高达1:10,女性咨询者占到了完全的主导。可是,可以最终男方出席的寥寥。每个咨询师所遇到的案例会有不同。但我想也有些可以归结的规律。
比如说,如果首次男女双方就能一起咨询,那么问题肯定不会过于严重。如果,当一方出席后,经咨询后,过一段时日,另一方在劝导下也能够陪同出现在诊室,那么这问题成功概率也会相当高。但是,我不想说的就是这一种,如果单方来咨询,而且是多次咨询,且另一方始终不愿意出面的案例,我个人会比较焦虑。呵呵,把我都搞焦虑了。(这里通常指3次以上的咨询者)
在婚姻咨询中,女人来咨询,我的案例中大多是发现或猜测男方有了婚外恋。少数是女方对婚内生活不满意,也有这样的案例。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咨询者会提很多如下的问题:
1、白老师你看我老公是不是真的在外面....?
2、您看他还能回来吗?
3、您说他心中还有我吗?
4、您说他为什么不跟我离婚,他是怎么想的?
......
这里,我不是来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话,而是要说在咨询中容易犯下的错误。就是,咨询师不要为了应证自己的能力,给对方作过多的“预测”。但是,咨询中有很多原理是没有绝对化的,这是我的感觉。咨询中,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婚姻咨询,咨客在不同的阶段,咨询师的角色也跟随微调。
比如,开始女咨询者多半在倾诉,哭天抹泪的,除了纸巾盒之外,咨询师也不能像个木头人。这个时候咨询师不要过多理性,主要是倾听、共情。当这个阶段过后,咨询者感到时间限制,她会马上要求你给出“灵丹妙药”。
你要沉住气,还不是时候。咨询者可能会指责你“我说了那么多了,你怎么一点实质性建议都没有?”,你要顶住压力。咨客在把自己的情绪投射给你,或者对你移情。
那么当患者情绪趋向稳定,并且经咨询师的努力,咨客能够体会咨询是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后,便可以进行问题探讨的阶段。这个时候,咨询者会将如上我罗列的很多问题,一股脑地丢给你。这是他的需要,但如果你接招了。你就惨了。
回想自己当年,就像个算命先生,总认为别人花钱了,我要不给推测一下,对不住咨客。不过,现在我可能会说,“你老公不在场,我很难推断;但我可以预测,如果你先来做些思考和调整,情况会发生不同。”咨询师说话不要太满,给自己留余地,给对方也带来行动的空间。
将问题的关注核心归还给咨询者,咨询的原则就是“谁来咨询,谁作调整。”想想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你要顶住压力,要善于转换关注点。这里面,我以为还有很多学问。比如,你与咨询者的关系建立如何?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可信度有多高?甚至是你自己的婚姻感悟有多深,都在全方位地影响你。
当我面临比我大5岁、大10岁,甚至大20岁的咨询者。我能感觉到自己年龄上的不利。还有我的表达随和语气。有时候想想咨询师的个人性格是双刃剑,亲和力高的,权威感差;权威感高的,又不够随和。我的温暖与共情做得好了,对方就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解释做得好,咨客的反思就有限。每一个咨询师,所面临的自我问题和擅长的群体是不同的。
我想,这倒不是什么让我畏难的。重在自知。克服自己在某些地方做得过于“温暖”的,呵呵,就要学会给对方留下空白去思考。过犹不及的道理,我需要不时提醒自己。
现在来看以上的问题正在慢慢得到解决,分享给大家,共同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