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咨询技巧感悟 |
比如,今天跟学生们又碰上一个话题。就是第一次咨询,咨客明确提出来,我不是来你这里倾诉的,你作为咨询师,除了倾听可不可以给我点建议。ok,这个咨客厉害,我就不说从那所医院门诊转过来的了。
咨客三十多岁,女,有点气愤,说看的是XX医院的专家门诊,居然老太太只听我说,到时间就走,她什么都不表态,我花那么多钱找的可不是个倾听者。所以,找到我咨询,第一句话就问我,你不会像她那样吧?
呵呵,这位咨询者,首先是个有过咨询经验的人。其次可以从他的语气中体会到两点。首先她是比较自我的人,相信自己的感觉,所以就敢于挑战权威,质疑心理咨询。其次,她是懒于思考的人。因为,它对于自己的问题,完全只要的是对方一个指令去做,哦,对了,也可能是个执行力度高的人。
总之,对于这样的咨客,不太好对付。我想跟同学们就拿这个例子展开了讨论。扩展一点倾听的意思。倾听,原本是作收集资料、建立咨访关系和宣泄咨客情绪之用。对于积聚较多情感压力的人,倾诉与倾听一定是有用的。
但是,除了倾听呢?可能,是由于我本人是教师的缘故,我从来不回避我的指导。中立原则,是咨询的理想,但咨询师不可能完全做到。就像指导一样,没有指导的倾听,恐怕是让咨询者有点恼火,她不知道,咨询师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
而我以为,完全认为指导是将个人价值观传达给咨客的观点,我不同意。不管是倾听、中立原则还是不指导,其目的就是要咨客产生自我能动性思考。咨询师的意见和个人见解要隐喻在指导问话中。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咨客产生思考。
我习惯就我的指导性问话,形容为摆在咨客面前的各种路。我的经验可以大概预测有几种可能性,对于咨客,他愿意走哪条路,那是他的事情。但对于咨询师,要做到的就是护送前行,并提醒她有可能遇上的风险。所以,我的问话是带有试探性的引导语。所以,我犯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