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64@365·抢救三峡石【图】

(2013-09-21 01:37:14)
标签:

365

抢救三峡石

三峡51生活区

寄养孩子

归宿

分类: 趣闻佚事

264@365·抢救三峡石【图】

图文|高山寒雪

 

9月5日晚,在发表了《248@365·三峡:51#生活区即将消失【图】》后,心里一直不能平静,那尊三峡石的影子一直徘徊在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就像一个哺育多年的孩子寄养在一个比我还贫寒的人家,现在主人不在了,它成了孤儿。石头虽然出身贫寒,但毕竟是自己的骨肉,是花费心血打造出来的,不忍心让它随着生活营地的消失而消失。

 

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把它抢回来!我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晚上20:59我给设备运行大队的丁队打电话,请他把三峡石抢救回来,不能跟建筑垃圾一起消逝在这个世界里。丁队满口答应,说今晚或明早去看看,需要动用多大的吊车和汽车。这时,我的心里才稍稍慰藉了许多。

 

躺在床上,回忆着这块石头的来历。具体时间我竟然记不起来了,因为当时雕琢石刻时,我故意没将时间写上(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错误)。大约是在2002年,51#生活区经过改造,已经粗具规模,但总觉得差点文化氛围和气息,于是,请同事到前方工地运回来一块约两吨的花岗岩,同事临时做主还同时运回一块稍小的“伴石”,与大的石头搭配。我让任部长从大山深处请来两名石匠,从天亮到天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把三峡石雕刻好了,再请同事用红油漆把字填上,一个以三峡石为主体、周围点缀翠绿毛竹的小景便赫然挺立在生活营地之中了,成了小区里的一个看点,以致后来还有同事在三峡石旁照相留念呢。

 

后来,单位职工搬出了这个生活区,新的主人入住进来,但三峡石却仍矗立在原处,无人问津。每次我从那里路过,都要看一眼心爱的三峡石,感觉心里酸酸的,就像把自己的孩子寄养在别人家的那种感觉,猩红色的漆面有些斑驳,宛如一个衣履褴褛的孩子,但“衣服”再破也是自己的孩子啊。这种情结不是亲身体验,很难有那种千丝万缕、血脉至亲的感受。伴着对往事的回忆,我也渐渐进入梦乡......

 

翌日起床,简单地吃了面条,提前半小时来到了办公楼。办公楼前有一块约8米见方的草坪,其中有国旗和集团旗的底座和围栏,三峡石正好可以放在草坪上,我按照“三分法”原则,在心里锁定了三峡石的坐标。

 

刚到办公室坐下来,阿林打来电话,问三峡石放在何处,我说这么快就运来了,我马上过来。下楼一看,乖乖,汽车和吊车已经把三峡石和另外一块稍小的“伴石”运来了,丁队和阿林指挥,很快把三峡石吊到位。看到回到身边的石头,就好像看到了久别重逢的孩子,抚摸着粗糙雄浑的三峡石,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同事弄来一桶红油漆,我把字认真仔细地描了一遍,就像给自己的孩子梳妆打扮。经过描红的三峡石,果然精神了许多。但多年的风雨的侵蚀,刷一遍盖不住石头本色,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又刷了两遍,这才鲜艳夺目了。

 

 

但三峡工程已接近尾声,大规模的拆迁即将开始,这块石头今后的命运如何,现在还很难说。正当为这块心爱石头的命运担心时,忽一日听同事讲,一把手看到了这块石头,说今后三峡花苑建好了,就把它运回城区,让它永远矗立在三峡花苑。这时,我才为三峡石有一个好的归宿而慰藉。

 

264@365·抢救三峡石【图】

264@365·抢救三峡石【图】

264@365·抢救三峡石【图】

264@365·抢救三峡石【图】

264@365·抢救三峡石【图】

264@365·抢救三峡石【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